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康国

康国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悉万斤、萨末鞬、飒秣建。昭武九姓国之一。位于今中亚两河流域撒马尔罕地区。建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居民为康居之后,从事游牧,迁徙无常。王姓温,大月氏人。先世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南北朝时为西域强国,米、史、曹、何、安、穆等国皆其属。国有胡律,置于袄祠。人皆深目高鼻多髯,善商贾音乐,信奉佛教和袄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五谷。园艺、酿酒业发达。产马、驼、驴、封牛、黄金、香料等。隋大业(605—618)年间,始遣使贡方物。唐时交往益繁。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8世纪中叶,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逐渐伊斯兰化。萨曼王朝统治时期,国家繁荣。后相继为喀喇汗王朝、西辽汗国、花拉子模王朝所统治。13世纪20年代,为蒙古征服,势渐衰微。16世纪初,隶属布哈拉汗国。19世纪中叶,为俄国兼并。 ②西辽德宗天祐皇帝耶律大石年号。约1134—1143年,凡10年。

猜你喜欢

  • 由余

    春秋时秦国谋臣。其先为晋人,亡入西戎事戎王。通晋、戎语。戎王闻秦穆公贤,使其观秦。与穆公广论治国安邦之道。穆公爱其奇才,遂用内史廖计,离间其与戎王的关系,以优礼待之,与其“曲席而坐,传器而食”(《史记

  • 宣化府

    西夏官署名。掌管境内吐蕃、回鹘等民族机构。西夏建国后在吐蕃、回鹘集中居住的河西走廊中部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置镇夷郡,并设此机构以绥抚各族人民。

  • 鲜于氏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丁零大姓之一。初见于《汉书》。主要分布于定州(治卢奴县,今河北定县)。一说出自春秋狄国鲜虞之后。频见于十六国南北朝史籍。如东晋太元十年(385),司马鲜于乞杀翟真于行唐,后长史鲜于得

  • 阿必达

    ?—1736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世居察哈尔地方。姓阿拉克奇特。康熙十五年(1676),以护军随贝子傅喇塔征耿精忠部于温州。十六年,征何祜于泉州,以先登破城,得“巴图鲁”号,授护军校。二十年(168

  • 他留

    ①见“㑽��让”(2369页)。 ②见“钠若”(1266页)。

  • 东襄王

    即“东川王”(509页)。

  • 他拉娃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对雇短工的称呼。主要出现在农忙季节,以粮食计酬,每天工作为3升玉米左右(约3公斤)。虽有缺粮者主动求雇,但雇佣双方多发生在亲戚或同族间,属早期雇佣形态。

  • 诸王位

    西夏官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有南院王、北院王、西院王、东院王,统称诸王位,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用25两银印。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屯番

    亦作“番屯”。清代在台湾内山“生番”居地边界设置的一种捍卫地方治安组织。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将军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后,认为台湾内山边界险要甚多,为防止汉人入山滋事及“生番”外出,奏请以“熟番

  • 陇答

    明代藏区古地名,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境。明廷在其地置陇答卫。详见“陇答卫指挥使司”(1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