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抛帛

抛帛

壮族青年男女社交风俗。流行于广西左江、右江、柳江流域。每年春节期间或三月三举行。届时,男青年裂布为帕,带往歌圩上,在对歌中如遇到意中人,即将布帕予之;女的答以绣花鞋或汗衫、绣囊、绣球等物,作为相互爱慕的信物,约定他日再会。情深时,再互赠信物,盟誓终身,归告父母,由男方派媒妁到女方说亲,结为佳偶。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已有记载:“每岁月旦或次日,里中少年裂帛为帕,挟往村落,觅处女少妇,相期答歌,允者男子以布帕投女,女解所衣汗衫授男归,谓之‘抛帛’。至十三日,衣其衫而往,父母欣然迎款,男左女右,班坐一室,各与所期,互相答歌,邻亲老稚,毕集观之。……归时,女以前帕巧刺文绣还男子,男子亦以汗衫归之女。”

猜你喜欢

  • 阿布都伯克

    ?—1759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一译阿布都瓜卜。乌什人。乌什伯克※阿济斯和卓子。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准噶尔,达瓦齐败遁乌什。与弟霍集斯计擒之,献于清。继疏请释归霍集占兄弟辖部众。次年,霍集

  • 昭录令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最高统治者麓川平缅宣慰使下属※“召勐”(叨孟)的军事传令官。《百夷传》:“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孟统军以行。”李思聪本《百夷传》则称:“又有昭

  • 荒服

    古称入贡为荒服。《史记·匈奴列传》:周武王“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其后200余年不绝。周衰,始断。

  • 永嘉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严年号。?—1128。

  • 尼庞古鉴

    ?—1196金朝大臣。本名外留。女真族。隆州(今吉林农安)人。尼庞古氏。通女真小字及汉字。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进士。历任隆安教授、即墨主簿、国子助教、近侍局直长。为世宗所器重,被誉为“可用”之人

  • 述垒轸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见“述垒”(1347页)。

  • 郊彘

    见“忧位居”(1118页)。

  • 夫台

    东汉时夫余国王。汉桓帝与灵帝时(147—189),对汉朝时叛时服。永康元年(167),率兵两万余寇玄菟郡,为太守公孙域所破。熹平三年(174)派下属朝贡汉王朝。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使”。“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路。相当今西藏地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

  • 帕提沙布伯克

    见“帕察沙布伯克”(14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