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挡梁子

挡梁子

一种古老的捕鱼方法。亦作“挡亮子”。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居今黑龙江省、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的赫哲、鄂伦春等族也用此法捕鱼。两族的用料及挡法不仅与其他民族有差异,彼此也不尽相同。鄂伦春族根据春天冰雪融化时鱼从大河逆水上游到小河产籽,秋天雨多水大鱼顺流下游到大河过冬的规律,在春秋两季进行。一般选择小河狭窄与水浅处,拦河用柳条编的笆筑起一道坝,篱笆固定在打下的一排木桩上,在坝端或两块笆接头处留一小口,置一簸箕形柳条筐。挡好后,早晚去看一次,将进入筐内的鱼捞回。皆由※乌力楞男女集体进行,鱼在“乌力楞”内平均分配。赫哲族在20世纪初前后才采用此法捕鱼,一般合伙进行,鱼由参加者平均分配。有挡草芽子水亮子和伏水亮子之分,皆用柳条编的箔(即荆笆),然亮子大小和捞鱼的方法不一。前者挡在小河中,当水涨到三四尺深时进行,用拉网将鱼捕起。后者主要在夏季进行,被拦在亮子里的鱼群不马上打捞,让其长两个多月,至小雪时才捕取。这种亮子的箔,每块长3丈多,高1丈多;挡时,先在河中隔8尺至1丈立一木桩,将箔沉到水底绑扎其上。挡好后留人看守,或隔三四天去查看一次,如发现鱼群“闹箔”,用木棒击水将其赶走,不到时候不捕。

猜你喜欢

  • 傅森

    ?—1801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钮祜禄氏。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监生考取内阁中书。四十五年(1780),获内阁侍读京察一等。五十四年(1789),擢内阁学士等。五十九年(1794),调盛京

  • 牟苴颂

    即“蒙苴颂”(2328页)。

  • 李大辅

    见“李大酺”(1023页)。

  • 乌露

    即“乌鲁”(331页)。

  • 故太师铭石记

    辽代契丹大字墓志。刻于辽兴宗重熙二十五年(1056)十月二十二日(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已改为清宁元年,此乃刻志者不知改元所致)。墓志一合。盖刻汉文篆字两行“故太师铭石记”;志文刻契丹大字40行,约1800

  • 故国川王

    高句骊国第九世王男武(《三国志》等作“伊夷模”)的谥号。亦称“国襄王”。男武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继位,汉献帝建安二年(197)死,葬于故国川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 干坝宗

    地名。又作岗巴宗。在靠近西藏和锡金边界的地方。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荣赫鹏为首的英国侵略军借口谈判抢占该地,拒不与清政府和噶厦代表谈判,并企图北进,因该地业已设防严备,受阻,无法前进。遂撤走,又调

  • 帕特玛

    参见“巴特满”(412页)。

  • 温真

    即“嫩真”(2482页)。

  • 可可贝勒旗

    见“和硕特西后旗”(1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