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敌烈部

敌烈部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敌拉、迭烈、敌剌、迪里、迪烈子、敌烈得(德)、迪烈得(德)、迭烈德、达里底、德哷勒。始见于《辽史》,辽太宗天显五年(930)“敌烈来贡”为最早记载。族属一说属突厥语系民族,源于※丁零、※铁勒(或※高车)之一部,唐时称拔野古。其活动地域在今克鲁伦河中游一带。时有8部,史称“八部敌烈”,或“敌烈八部”(一说“八部”为泛称,非确指,为“诸部”之意)。经济以畜牧为主,盛产马、驼。※契丹常将其与※乌古部合称为乌古敌烈部。辽穆宗应历十五年(965)前后被契丹降服,然时叛时服,契丹将部分俘户置部,辽圣宗34部中有北敌烈部、迭鲁敌烈部,即“圣宗以敌烈户置,隶北府,节度使属乌古敌烈统军司。”尚有敌烈皮室军。北面军官中置有“敌烈军详稳司”、“敌烈皮室详稳司”等署衙。原部为辽属国,对辽朝贡无常。辽置迪烈德国王府以治。寿昌二年(1096),徙敌烈、乌古部于乌纳水,以扼北边之冲要。辽末附金,东徙,金设乌古敌烈统军司统辖。金末元初,逐渐与女真人、蒙古人融合。

猜你喜欢

  • 翟斌

    ? —384十六国时期反抗前秦的义军首领。丁零人。世居康居,后徙中山。东晋咸和五年(1330),率部分中山丁零人投归后赵石勒,被封为句町王。后转附前燕。咸安元年(371),前秦灭前燕后第二年,强迁其部

  • 卓尼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卓尼县。相传13世纪初此地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元至元六年(1269),帝师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由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改宁玛寺为萨迦派寺院。明永乐年间,※些地(系杨土司始祖)

  • 越城

    即“秦城”(1797页)。

  • 忽鲁

    见“完颜京”(1145页)。

  • 玛纳斯郭勒

    见“马纳思河”(182页)。

  • 王田

    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在台湾所霸占的田地。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后,下令把台湾土地收归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有,并按土地沃瘠分为上、中、下三等,招募汉人和高山族人耕垦,供给耕牛、农具、籽种和修筑陂塘堤圳之费

  • 古潭花鬘

    书名。全称《奈巴班智达所著古潭花鬘》。札巴孟兰洛卓著。1283年成书。作者为拉萨北部彭域之塔隅人。噶当派僧人。在萨迦本钦衮噶薰奴主管卫藏政务时,曾任桑浦夸乌寺住持。是为目前所见之早期著作之一。全书3章

  • 巴图济尔噶勒

    ?—1772清朝将领。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人。初任杜尔伯特宰桑。乾隆十九年(1754),从阿睦尔撒纳妻弟讷默库内附,隶正黄旗蒙古。二十年,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五月,与喀喇巴图尔阿玉锡等夜袭格登

  • 塔山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塔山前卫。正统十一年(1446)十月,塔山卫都指挥佥事弗剌出奏其所辖地广人众。为便于管理增设此卫,以弗刺出掌之。次年,颁给“塔山左卫之印”,其北面款“礼部造,正统十二

  • 圣祖御制崇福寺碑

    呼和浩特清代石碑。俗称记功碑。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石碑为两块,分立于呼和浩特崇福寺(小召)院内正殿前左右侧的两座亭子里,称御碑亭。每座碑亭有8根柱子,上盖八角瓦顶。碑立于基石上,高达3米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