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明边墙

明边墙

明代辽河东西民族区域分界线。明廷为防备兀良哈蒙古三卫和女真各部骚扰汉族聚居区,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稳定统治而设立的防线,简称“明边墙”。共分三段,即辽西边墙、辽河边墙和辽东东部边墙。辽西边墙始修于明正统七年(1442),西南起自长城,经铁场堡(今辽宁绥中县境),东北行过宁远(今辽宁兴城市)北境、锦西,至义州(今辽宁义县),再东行至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北黑山附近白土厂门。辽河边墙为最先修筑的一段,正统二年(1437)始筑,至七年完成,南起白土厂门,折向东南行,经台安、盘山,于三岔河处过辽河入海州(今辽宁海城县),沿辽河东岸北上,经辽阳西黄泥洼、沈阳西老边,再北上至刻石佛寺过辽河,沿河西岸北行,再过辽河至中固城附近定远堡,沿辽河东岸北行达今昌图县清阳堡,东行至开原东北20余里的镇北堡。辽东东部边墙筑于成化十五年(1479),为开原至鸭绿江的一段。西北起开原镇北堡,南至抚顺,东南行,经本溪清河城、碱场,南行经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再东南行直达今丹东市九连城。全长合1760余里。沿边设堡98座、墩台849个、路壕29941丈。各边堡皆派兵丁戍守,总计官兵95000余人。建筑材料因地而异,有土墙、石墙、砖墙、木墙、山险墙等。

猜你喜欢

  • 兜楼储

    即“呼兰若尸逐就单于”(1392页)。

  • 宁海军

    马麒统率之兵。清末,马麒由旗官升任副将衔循化营参将,为扩充势力,以循化营兵丁为骨干,大量招募循化、化隆两地的撒拉人当兵,因他曾任“甘边宁海镇守使”,故称其兵为“宁海军”。

  • 褥奢

    高句骊国官号。见于《北史》、《周书》、《隋书》,列为高句骊国12等级(《周书》加※“褥萨”为13级) “大官”中的第十级,位于※“小使者”之下,※“翳属”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其他正史皆不载。新旧

  • 撞令郎

    西夏军队之一种。在战争中俘获的汉人,抽其健壮勇敢者编为前军,称此。

  • 山花碑

    著名白文石碑。全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因以白族“七七七五”式“山花体”写成,故名。立于明代景泰元年(1450),原镶嵌于云南大理喜洲圣源寺观音殿壁柱间,现存大理文化馆。质系大理石,碑高110厘米,

  • 布喇干呼图克

    成吉思汗陵(八白室)祭祀用的灵物。蒙古语音译。“布喇干”意为“貂”,“呼图克”意为“神圣”、“尊贵”、“幸福”、“吉庆”等。该灵物由貂皮和五色绢绸组成,蓬松地扎在一起。平时置于成吉思汗灵柩东西两侧。每

  • 肃州新志

    甘肃省方志。清黄文炜、沈青崖编撰,15册,附庙碑、酒泉书院碑记、酒泉碑记、义冢碑记。乾隆二年(1737)刊印,二十七年(1762)重修。册1为天文分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城池、所属城堡;册2为山川

  • 弥药

    党项羌一支。即古代的“析支”。隋唐之际分布于今青海东南部,其地东距松州,西接叶护,南近舂桑、迷桑等羌,北邻吐谷浑。地处山谷崎岖,广袤约3千里。公元7世纪,吐蕃盛,党项首领拓拔赤辞因畏吐蕃请内徙,遂以庆

  • 叱卢乌孤跋

    晋代鲜卑叱卢部首领。见“叱卢”。(542页)。

  • ①即“丘除车林鞮单于”(593页)。 ②即“耶律苏”(13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