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四方咸归,后患已绝”。为了取明而代之,清军必须从根本上打破锦州一宁远一山海关防线。而欲取宁远必先取锦州,欲取锦州必先夺环绕锦州的松山、塔山和杏山三城。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皇太极选锦州门户之地义州驻兵、屯田,积贮粮饷,围而不攻,断明兵援、粮饷,使明军深受威胁。次年,明廷令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以破皇太极围困锦州之策。五月至十月,双方展开围困与反围困的激烈争夺。清军总结锦州围困不严之失,于四城各立八营,挖深壕,筑垛口,设哨兵,出兵4万余人,严困锦州,逼松山,“势虽困锦,实乃伺松”。以锦州外城蒙古6千余人降清,明总兵祖大寿孤守锦州。四月,洪承畴统吴三桂等八大总兵13万众,进入松山、杏山间,并以6万之众,夺取乳峰山西石门与2万守东石门的清军对峙,获取小胜,军声已振。后皇太极亲督战前,指挥10万余众,断明粮道,掘壕筑垣,围困明军。明军粮饷不济,夜间突围,为清伏兵追杀,在四五天中,10余万众溃不成军。吴三桂等仅以身免,逃归杏山城,洪承畴退守松山,坚守孤城。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部下副将夏承德献城降清,洪承畴等被俘。三月八日,锦州守将祖大寿,亦以7千之众献城归降。

猜你喜欢

  • 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

    指发现于甘肃敦煌藏经洞内的唐代吐蕃藏文文献。1899年(一说1900年)管理敦煌莫高窟佛洞的道士王园录发现藏经洞后,帝国主义列强乘清代局势混乱和统治者腐败之机,陆续派人到敦煌,以考察为名,攫取藏经洞内

  • 饶洛水

    见“潢河”(2464页)。

  • 椒山玛瑙长官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七年(1374)置。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以土官后裔刘再贵招徕流散土民,复长官司,隶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仍授原职。雍正(1723—1735)年间,

  • 参狼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武都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继外迁,此支即迁于武都地区,与氐杂处,中心在今宕昌与岷县连接处。西汉设武都郡(治武都县

  • 南木合

    见“那木罕”(929页)。

  • 赵王

    ①辽封爵。太祖次子李胡长子耶律喜隐受封(保宁元年,969,改封宋王);天禄中任枢密使总汉军事高勋,应历(951—969)初受封;重熙(1032—1055)中,萧孝友拜南院枢密使,进封;重熙六年(103

  • 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屯屠何。※湖邪尸逐侯鞮单于弟。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伊屠於闾鞮单于死后,嗣单于位。两度上书汉朝请乘北匈奴内乱、饥馑之机发兵讨灭之。次年,率3万骑会同汉

  • 博布

    门巴族妇女服饰。门巴语音译,意为“披挂在背部的整张毛皮”。相传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背披毛皮,当地妇女竞相仿效,后相沿成俗。一般为牛犊皮,岩羊皮或麂子皮等,以周围有白毛者为佳。民间以为妇女出门必须披挂此物

  • 失主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昔只兀惕。蒙古尼伦诸部之一。与成吉思汗所出之乞颜、孛儿只斤氏同源。据《史集》载,其始祖为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第三子抄真。依《元朝秘史》载,其始祖为海都之叔纳臣之子失主兀歹,以

  • 迪辇祖里

    见“阻午可汗”(1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