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果洛克族

果洛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又称果洛、俄洛、郭罗克等。拉加寺以西积石山一带藏族部落专称。为古代西羌、吐蕃、蒙古等各族在长期相处中融合而成。初俱居住于大、小金川上游及三都昆仑河一带。清中叶后,因惧官军征讨,始移驻青海玛沁雪山及巴颜喀拉山之间。有上、中、下之分。辖5大族:阿郡日模族、阿郡工模族、娃西色多族、康尔干族、康色尔族;24小族(一说大小部落有200多个):可可马族、汪干得巴族、讫谦多巴族、乃马族、阿十旦族、仁庆现族、舍苛马族、打朵族、保吾族、戳尼牙哈族、完达族、节冷族、喀囊族、得浪族、巴札族、宗可得马族、宗可麦马族、则娃族、乾葱族、刚车族、昆洒族、娃当族、喀昂族、石大五麦仓族等。有总千户1人,千户3人,辖5万余户,20余万众。有女首领1员,驻黄河南岸昆干等地。多事畜牧业,兼营农业。信奉喇嘛教红、黄二教派。通用藏语安多方言。由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组成。习尚与其他地区藏族大同小异,不论男女老幼,一般都有一串念珠。男性发辫有“留海”。男女恋爱比较自由,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也有兄弟同娶一妻的。俗重礼节,热情好客。大都居住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的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县。

猜你喜欢

  • 赵子青

    ?—1832清广东八排瑶民起义首领。广东连山县人。瑶族。道光十二年(1832)五月,闻湖南江华瑶族起义首领赵金龙遇害,于连州茅冲聚众反清,声言为瑶王金龙复仇。义军迅速扩展至数千人,转战湖南江华、蓝山等

  • 塔塔儿

    见“鞑靼”(2488页)。

  • 四月会

    见“奥米那楞”(2253页)。

  • 乌质勒

    ?—706突骑施汗国创立者,出身突骑施莫贺索葛啜部,本为莫贺达干,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属下。唐天授元年(690),阿史那斛瑟罗返长安,部众拥其为主。下置20都督,督兵各7千,屯碎叶西北。次年,击败后

  • 仆拉族

    “仆瓦泼”(318页)。

  • 高晋

    1706—177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从子,凉州总兵述明子。雍正十三年(1735),由监生授山东泗水知县。乾隆二十年(1755),累官安徽巡抚,后2年,协办徐州黄河两岸堤工。

  • 拉休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上、下阿拉克硕2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子曲河南北。东界扎武、苏尔莽,北接迭达、玉树,南抵囊,西临格吉麦马。有百长12员,属民500余户,多畜牧帐居。信奉喇嘛教黄、红

  • 沸水化腊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于村外一洁净处立三石灶,上置一口大铜锅,盛满清水。由男童将水烧沸后,巫师把一端粘有蜂腊的木棍伸入水中搅动,若蜂腊融化,判定原告有理,被告无理,反之判被告理直、原告理

  • 和布克赛尔古城

    古城遗址。位于今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城约5公里处。城周约1华里,呈方形。城墙中间层用粘土夯成,内外辅以大土坯,外土坯宽约170厘米,内土坯宽约120—150厘米。残墙最高处约5米,上部最宽处达7米。城内有

  • 清廷反击缅甸木梳王朝之役

    乾隆三十二至三十五年(1767—1770),缅甸木梳王朝屡犯中国边境。清廷命将军明瑞督师征之。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两军大战于蛮结,木梳军大败。旋因木梳军败退中焚毁沿途傣族、掸族村落,清军粮米不继,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