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渔箔

渔箔

京族渔民的主要捕鱼工具。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山心、巫头岛一带。传说200年前就已使用。用木条和细竹蔑在浅海滩上围插而成。结构分头、身、尾三部分,形状似龙虾,头大,身细长、尾圆小。头部宽大,伸向海岸围成一个空间,称“篱构”;尾部有三个连接成螺卷状的节,叫“箔漏”。“篱构”与“箔漏”连接的地方叫“疏篱”。涨潮时,鱼群游向岸边,退潮时,渔群顺水而下进入箔内。渔人用网捕捞即可。一所箔地需要大小木条1—2万,竹子几百支,藤条2—3千。年捕鱼量2—3万斤。因成本大,多数渔民无力制做,只能从富裕人家处租借。

猜你喜欢

  • 老人会运动

    蒙古语作“勿不格德(老人)楚格拉”。近代内蒙古卓索图盟东土默特旗(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人民的反封建运动。初由老年人组成,持拐杖为标志,故称。后随运动发展,有大量中、青年参加。目的为反封建主典

  • 济克美当木垂

    清代西藏地方僧官。藏族。为第穆寺札萨克喇嘛。咸丰三年(1853),第穆寺呼图克图阿旺罗布藏济美甲木磋因玷污教规,发遣宗喀后,所有第穆寺财产及所属土地、人民,由其代为经营。后赏给管理事务札萨克喇嘛名号,

  • 炮甲

    清代八旗内司炮之兵。①内火器营炮甲:康熙三十年(1691),于京城设※火器营,从八旗满洲、蒙古各佐领内选取炮甲一名,约880余兵。初定每年演炮8个月,每月6次。乾隆(1736—1795)间规定,每年秋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旗

    兼管右翼左旗。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有博格尔诺尔。东至哈喇陀罗海接辉特旗界,西至杭噶图接本部右翼前旗界,南至巴善接赛音诺颜部左翼右旗界,北至乌哈尔和硕接本部中右翼末旗界。有佐领3。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

  • 马文义

    ?—1871清代撒拉族、回族人民反清起义首领。又名马尕三。巴燕戎格厅昂思多庄(今青海化隆县昂思多乡)人。撒拉族,一说回族。阿訇出身,人称“哈三阿訇”。原为西宁镇总兵马本源部下。咸丰十年(1860),率

  • 隋炀帝征吐谷浑

    炀帝杨广为开拓边土,经营西域,于大业五年(609)夏四月,亲率百官、嫔妃及各路军,以“西巡”为名,征讨吐谷浑。自扶风西向,跨陇山、经枹罕,出临津关(今青海循化东),渡黄河至西平(今青海乐都)。五月九日

  • 鲁明善

    元代农学家。名铁柱。畏兀儿人。出身于书香兼重臣家庭,大司徒※迦鲁纳答思子。以父名为氏。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县)、安丰路(治今安徽寿县)达鲁花赤。延祐元年(1314),改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继承

  • 科洛克托衣

    哈萨克族习俗。意为“满月礼”。孩子出生40天后,便要举行庆祝仪式。孩子父母要宰羊烹肉,请亲戚朋友、邻居参加。来宾则须给婴儿赠送衣服、鞋、袜、钮扣、串珠、鹰毛或糖等礼物,并由长者给婴儿起名字。相聚一起,

  • 尔朱氏

    见“契胡”(1563页)。

  • 高庆绪

    即“高庆裔”(19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