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1281元朝大将。又译阿述。兀良哈氏。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孙,都元帅※兀良合台子。以智勇著称。宪宗(1251—1259年在位)初期,随父征西南夷,平大理,破白蛮、乌蛮诸部,降安南,皆有战功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萨尔特鄂拓克。原为希布察克部一支。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驻牧喀什噶尔(今喀什)西南伊勒古楚卡伦外,与※察哈尔萨雅克部相邻。主要从事畜牧业。隶喀什噶尔参赞
见“兀列河卫”(110页)、“兀里河卫”(110页)。
西藏古人类遗址。地在西藏昌都卡若地区,占地约1万平方米。“卡若”藏文作“kharo”,在11世纪的《德乌佛教史》中已记其名,为“四如”建置中的地名之一。1978年开始发掘,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物,代表西
族名。又称非牙喀、飞牙喀、尼夫赫、尼古奔、那货克、那害克。俄人称“吉里亚克”。唐称“郡利部”。金称吉里迷、济喇敏、海上女真。元称帖列灭。清称此。赫哲语意为“不穿裤”,是为他称。自称“尼夫赫”,意为“人
见“耶律只没”(1308页)。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人之靥”,即“酒窝”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熙宗时左司郎中三合者,又有徒单三合、乌古论三合、黄掴三合等。
清代学者。字友松。四川开县人。据《清史稿·艺文志》载其所著有《西夏事略》16卷,未见刊行。
河流名。蒙古语称奈日顶高勒。西辽河支流。全长494公里。发源于西土默特旗北阴山山脉。会白塔子河、李家窝铺河、干沟子河、高刀板河、腾克力河5条支流,水向东北流,经敖汉旗东北,奈曼旗王府之东南,流入西辽河
见“斡里”(2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