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

突厥

古族名。鄂尔浑突厥文碑作Turk。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纪70年代成书的《突厥语大辞典》释之为“最成熟最旺盛之时”。初臣于柔然,为其锻奴,首领※阿史那土门时其部渐盛,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击破铁勒,降五万余落。废帝元年(552),重创柔然汗国,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置汗庭于漠北高原鄂尔浑河流域的郁都军山(一作于都斤山、乌德鞬山,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控中西交通要冲及丝绸贸易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西面可汗※达头联合阿波、贪汗等共同反对※沙钵略可汗,在西部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二部分。有官制、刑法、税法、文字(突厥文)。可汗地位最尊,皆出于阿史那氏族。下有小可汗、叶护、设、特勤、俟利发、俟斤、吐屯、发等官职,共分28等。大小官职由氏族酋长、部落首领等贵族阶层世袭。其社会性质,学术界尚无定论。虽存在牧主占有奴、婢的现象,仍不足据以断定其为奴隶社会。突厥民众居穹庐(毡帐)、食肉酪,披发左衽,逐水草迁徙。宗教信仰颇为庞杂。除萨满教在东西突厥均流行外,袄教和景教仅流行于西突厥,而东西突厥统治者亦多有皈依佛教者。参见“突厥汗国”(1759页)、 “东突厥汗国”(516页)、“西突厥汗国”(708页)。

猜你喜欢

  • 曲郡嘉措

    清代青海德庆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塔秀部落之董姓氏族。入西藏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康熙七年(1668),举行立宗辩论,获然降巴学位。十年(1671),返安多地区,在险峰陡峭的山岩、石窟修行,被誉为印度圣者

  • 猷特哩卫

    见“友帖卫”(196页)。

  • 破丑重遇贵

    党项羌族首领。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部将。宋雍熙二年(985)随同李继迁及部属张浦、李大信等诈降宋将曹光实,诱杀之,取银州,被李继迁授为蕃部指挥使。淳化元年(990),又为李继迁所遣诈降李继捧,取夏

  • 额伊瑚卫

    见“兀也吾卫”(110页)。

  • 牛斗虎

    蒙古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流行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一带。为春节期间舞蹈节目之一。由4人表演,2人扮牛,1人扮虎,1人扮砍柴夫。大体分四段表演,牛、虎、砍柴夫出场摆成三角形阵式,牛与虎搏斗,虎窜牛顶,牛、虎卧

  • 汪笑侬

    1853—1918清末剧作家和表演家。原名德克俊,号仰天。举人。累官知县,旋被参革。光绪时,有感于戊戌变法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编剧《哭祖庙》,抒发爱国热情。另改编和创作多种京剧剧目。

  • 尉迟迥

    516—680西魏、北周大臣。即尉迥,字薄居罗。代郡人。先世属鲜卑尉迟部,后以部名为氏。父尉迟俟兜,母为宇文泰姐昌乐大长公主。幼孤,依托舅氏。史称聪敏有志,好施,爱士。尚魏文产女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

  • 南泰纪略

    书名。1卷。明尹耕(字子莘,今河北蔚县人,汉族)撰。明嘉靖四年(1525),广西壮族土舍李寰(今凭祥人)、卢苏(今武鸣人)、赵楷(今天等人)起事;广西副使翁万达讨平之,而未蒙升迁,尹耕时为万达幕客,为

  • 水逻城

    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北朝北周武成至天和年间(559—572),荆州蛮向五子王和信州蛮※冉令贤等起兵,在此固守,击退官军进攻。后城陷,起义失败,冉令贤与子弟俱被杀,骸骨积于其城侧。

  • 南诏神武王

    唐时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的谥号。见“阁罗凤”(17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