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剌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纳尔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可成哥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纳尔吉河流域。《明实录》中又记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纳尔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可成哥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纳尔吉河流域。《明实录》中又记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
①西域古族名。一作月支。周秦至汉初,游牧于敦煌、祁连间。其族属,《魏略·西戎传》称其为羌,《旧唐书》谓其为戎。学术界则众说纷纭:有突厥说、雅利安人说、伊朗族说等。王国维认为《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氏,
古地名。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为太原郡、太原国、太原府等治所。后史家往往直称为太原。位于今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地跨汾河两岸,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设防重镇。相传夏禹曾建都于此,战国初为赵国都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6),贵州普定卫吉三嘉奉调从征四川宁、越2卫,授普济州土知州。不久,置普济长官司(治今四川米易县西北),以吉氏为长官。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其后裔吉荣欮归附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清朝中央政府对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上层王公朝觐所定的一种礼制。规定每年在旧历年前,分班轮流到京朝觐,故称。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王公、台吉、都统等于年节朝觐。六年规定,每年于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
见“赤驹”(1011页)。
即“兀林答”(108页)。
?—1551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铜仁(治在今铜仁县)人。苗族。※龙子贤、※龙母叟等率领的腊尔山苗民起义失败后,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与苗民吴黑苗等率领腊尔山苗民起义,继续与明军斗争,俘获
见“萧坦思”(1995页)。
?—1782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台褚勒氏。以前锋马甲从征伊犁,护哈萨克使入京擢蓝翎侍卫,迁二等侍卫。乾隆三十四年(1769),以经略大学士傅恒征缅甸,率索伦兵攻老官屯。三十六年,从定边右副将军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