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

罗卜藏

①(?—1737)清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鄂齐尔次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五十八年(1719),随喀尔喀镇国公策旺诺尔布驻屯索罗木,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九年,送达赖喇嘛赴藏,其为前队,击准部大策凌敦多布於齐诺郭勒,从达穆河入藏,后留驻。六十年还,晋一等台吉,赐孔雀翎及黄马褂。雍正五年(1727),袭固山贝子。九年(1731),随军征准部噶尔丹策凌。从喀尔喀亲王策棱败大策凌敦多布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统昭鸟达、哲里木兵2千,败小策凌敦多布于喀尔森齐老及额尔德尼昭。以功晋多罗贝勒。十一年,晋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②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巴木巴尔之父。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立意率部东返祖邦。雍正年间(1723—1735),曾率属众东返,行至策木河,为哈萨克兵所阻,未果,被迫折回 ③(?—1752)清朝将领。蒙古族。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后裔,二等台吉衮布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五十年(1711),尚郡主,封和硕额驸。五十四年(1715),赐乾清门行走。雍正四年(1726),晋一等台吉。七年(1729),封辅国公。九年(1731),随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等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授参赞大臣。十年,由喀尔森齐老袭击准部军,破敌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与将军塔尔岱追至推河,擒斩无数,以功晋固山贝子。乾隆元年(1736),命御前行走。七年(1742),擢理藩院额外侍郎。八年,晋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署镶蓝旗蒙古都统。十五年(1750),授盟长,署喀尔喀定边左副将军。 ④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初隶准噶尔部。因不堪噶尔丹凌虐,康熙二十八年(1689)随和硕特部台吉噶勒丹多尔济(一作噶尔亶多尔济)内附,被置于阿拉善。次年,噶尔丹兵败乌兰布通后,从副都统阿南达相继设哨布隆吉尔及噶斯口备御。三十六年(1697),噶勒丹多尔济投附策妄阿拉布坦后,携属800余归旧牧。清廷以其诚,授为辅国公,令徙居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辉特旗祖。

猜你喜欢

  • 二十二史札记

    书名。清赵翼(1727-1814)撰。36卷,附补遗1卷。乾隆六十年(1795)成书。作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耘松,号瓯北。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

  • 赤峰县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以县东北有赭色孤峰而得名。汉为辽西郡文成县地,先后有东胡、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辽于其地东部设高州,西部设松山州

  • 刘承勋

    ?—951五代后汉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幼子。天福十二年(947)四月,授右卫大将军。乾祐元年(948),兄刘承祐继位,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兴元尹,寻代侯益为开封尹,进位检校太

  • 招仙塔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

  • 七闽

    古族名。始见于《周礼·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有人根据《国语·郑语》:“闽芈蛮矣”,说“闽为蛮之别种”。多数学者赞同许慎《说文解字》:“闽,东南越,蛇神”一说,认为是指

  • 拔悉弥

    即“拔悉蜜”(1364页)。

  • 古代蒙古贵族葬俗

    蒙古帝王后妃及贵族显宦死后,皆采取秘葬形式,入殓处不设陵墓。《草木子·杂制篇》:“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埋之,则用万马

  • 乾统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年号。1101—1110年,凡10年。

  • 汗阿林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土谢图汗部20旗会盟于肯特山之支脉汗山(蒙古语称山为“阿林”)而得名。东界肯特山,西界翁金河、南抵大漠,北临俄罗斯。为喀尔喀蒙古北路,后改为后路。地兼耕牧,矿产林木均称富

  • 失尔兀赤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实尔固辰卫。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女真首领完答、只鲁兀等43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以完答等为指挥佥事、千百户、镇抚,赐诰印、冠带等。在乌苏里江右侧前苏联境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