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考姆孜

考姆孜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作弦。用手指弹奏。常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亦与“多兀勒”(手鼓)、“巴斯”(铜钹)等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威武雄壮的战争进行曲,以鼓舞士气。后随着古柯尔克孜(黠戛斯)人与唐朝关系的密切,流传至内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把这种乐器也带到新疆、中亚、克什米尔、波斯及阿拉伯等地区。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曾发现4根铁弦的一种考姆孜。目前,居住在帕米尔地区的柯尔克孜人中,仍流传着这种考姆孜。在民间,一般用三弦考姆孜,长约65—70厘米,无琴器(琴轸),琴腹为木板音箱,弦为羊肠丝,调试多通过弦轴松或紧弦达到适当音度。既可独奏、伴诗,也可用于对唱、合唱、舞蹈等。无论在马背上或毡房里都可随时随地进行弹奏,被称为“万能乐器”。

猜你喜欢

  • 大陈润

    渤海国宗王、大臣。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日本清和天皇贞观十五年),同崔宗佐、门孙宰等60人,奉大玄锡之命朝唐,贺唐平定庞勋之乱,海中遇大风,漂着日本萨摩国甑岛郡,日当局疑是新罗人伪称渤海人来窥边,

  • 阿亦马黑

    即“爱马克”(1897页)。

  • 十三万户

    见“乌思藏十三万户”(353页)。

  • 旧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用今名。通常题五代后晋刘昫(888—947)撰,实出于张昭远、贾纬等人之手。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书成于后晋出帝

  • 耶律羽之

    辽代前期大臣。字寅底哂,小字兀里。契丹族。夷离堇※耶律偶思子,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史载其性豪爽,聪慧嗜学,能通诸部语言。太祖经营之初,多预军谋。天显元年(926),契丹亡渤海,改东丹国,受任东丹

  • 家木娜

    撒拉语音译。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古老婚俗。娶亲当天,男家先以茶食招待女家送亲者,晚间分别请至男方※“阿格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近亲组织)、※“孔木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家住宿。次日,男方及

  • 耶律履

    即“移剌履”(2066页)。

  • 永宁

    后赵新兴王石祗年号。350—351年,凡2年。

  • 洛垒云端

    见“罗垒云端”(1419页)。

  • 哈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嘉靖间所设哈儿速卫,皆作哈尔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