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

1087—1143

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金军大举进攻,辽天祚帝逃入夹山(今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内),与外界消息隔绝。大石与宰相李处温、都统萧干等拥立皇族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此政权迅即瓦解,大石率军归天祚帝,奉命抗金,战败被俘,不久逃归。保大四年(1124)夏,天祚帝出兵攻金,大石谏阻,不纳,遂率铁骑200离开大营北走。五年,天祚帝被金兵击败,逃亡党项,中途被俘,辽亡。大石出走时,自称王,置南北官。经黑水、抵※可敦城(在今蒙古土拉河上游),会※七州十八部王众。经过六年生聚,于1130年率众西征。1132年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修建城池,得到当地突厥语诸部拥护,称※菊儿汗,又加汉尊号天祐皇帝,建元※延庆。1134年并※东部喀喇汗王朝,建都※巴拉沙衮(虎思斡耳朵,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改元※康国。为重建辽朝,出兵7万东征,行程万里,牛马多死,返回。八年(1141),在※卡特万会战中,粉碎塞尔柱王朝组织的联军,大获全胜,※西部喀喇汗王朝与花剌子模国先后并进入西辽帝国版图。在位期间,直辖领土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官制与喀喇汗王朝官号并用,对人民轻徭薄赋,对附庸国与属部采取“羁縻”、“安抚”政策,对宗教信仰则“循俗”、“宽容”。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均有所缓和,出现了一种比较安定、宽松的政治环境。穆斯林史学家朱兹贾尼称其是一位“公正君主”,以其才能受到人民尊敬。蒙古国大臣耶律楚材亦说他“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十年(1243)逝世,庙号德宗。

猜你喜欢

  • 达呼尔

    见“达斡尔族”(735页)。

  • 三山浦

    古地名。即今辽宁大连市附近之三山岛。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征高丽,命陕州和莱州刺史储粮械于此。

  • 后晋出帝

    见“石重贵”(452页)。

  • 拜他拉布勒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后金天命五年(1620),以牛录额真改称备御官。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备御官改称为牛录章京。顺治四年(1647)定

  • 山羌

    羌部族名。又称南山羌。因居武始、洮阳(甘肃洮河上游)南山而得名。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叛秦,西秦主乞伏炽磐遣左丞相昙达招慰武始羌,征南将军吉毗招慰洮阳诸羌,为羌所败。

  • 忽剌温

    海西女真的别称。明人、朝鲜人称“忽剌温”、“火剌温”。清人称“扈伦”、“呼伦”。明初为海西女真,后为扈伦四部。朝鲜史所称“忽剌温归顺者”、“忽剌温兀狄哈”等,系指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女真。初猎于黑龙江,

  • 辽文存

    书名。清缪荃孙辑。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共六卷。内容为从史书中辑录的辽代诗、童谣、谚语、诏令、册文、策问、表、奏疏等。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缪荃孙利用修《顺天府志》之便,顺手拓制的北京地区及其附近

  • 布傣

    部分壮族自称。壮语音译,意为“傣人”。分布在广西龙州、钦州、防城及文山州境内。操壮语南部方言。

  • 刘智

    约1660—1730清初伊斯兰教著译家。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回族。父三杰,研究伊斯兰教义,著《清真教说》并校订马注《清真指南》一书。智继承父业,攻读儒家经史子集和佛道经书,并钻研阿拉

  • 百种节

    朝鲜族民间传统节日。亦称“中元日”。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已不注重该节日。源于古代朝鲜新罗王朝时期。可能与新罗人作游戏有关,朝鲜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七月中元条载,新罗儒理尼斯今,使“王女率六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