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如称匈奴为“”;乌桓、鲜卑先世因“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史记索隐》引服虔语);“汉人谓西域诸国为西胡”(《西胡考》);东胡与林胡、楼烦又被统称为“三胡”。匈奴亦自称“”,狐鹿姑单于致汉书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汉书·匈奴传》)。从分布地区看,战国时匈奴居燕、赵、秦之北;东胡驻燕北;西胡分布于匈奴西至葱岭一带,林胡、楼烦位于晋北。关于语言系属,学界说法不一。一说匈奴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胡属满、通古斯语族;西胡大体属突厥语族。就经济生活看,匈奴自古为“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列传》)的游牧民族;东胡及其后裔亦“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近汉地区有农业;而西域一些地区的居民则“建城郭,务田畜”,“善贾市”(《西胡考》)。此词为汉籍所广泛应用: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仿效北方各族之服饰和作战方式,称“胡服骑射”。汉竟宁元年(前33),王昭君出塞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后妃)”。汉代由归附之匈奴人组编的骑兵称长水胡骑、宣曲胡骑、池阳胡骑。为御匈奴侵扰,西域各地亦多设有“却胡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胡都尉”、“击胡君”等职。从这些地区传入之物品称胡琴、胡桃、胡椒等。汉灵帝(167—189年在位)因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相为之。魏晋以后,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各族亦被称为“”,如“休屠胡”(又作“休屠各胡”)、“卢水胡”、“羯胡”、“稽胡”(又作“山胡”)等。

猜你喜欢

  • 彭玕

    唐末吉州土官。吉州(今江西吉安)庐陵赤石洞蛮首领。曾为胥吏,因蓄有大志,辞职归农,在家乡王岭山破家鬻产,打造刀枪,制作甲胄,与兄弟倡率义师,以自卫乡里为名,招收武勇之士500余人。立偏裨,设号令,雄踞

  • 转经

    藏语“乃果尔”,“却果尔”意译。藏传佛教信徒的一种宗教活动。由对佛表示尊敬的一种礼仪演化而来。认为能常围着寺庙、神堂、佛像、经塔、圣山、圣湖等,按顺时针方向(※本教为逆时针方向)绕行,并坚持十万数十万

  • 塔剌寺

    见“怛逻斯”(1501页)。

  • 马庆华

    1913—1939新四军指战员。河南开封人。回族。父为铁路工人。毕业于开封扶轮小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开封扶轮小学、杞县大同中学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参加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队

  • 伯彦讷谟祜

    ? —1891清代蒙古王公。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僧格林沁长子。同治四年(1865),袭亲王爵和旗札萨克职。先后任御前大臣、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崇文门监督等要职。在京供

  • 乌真超哈

    满语音译,“重兵”之意,系指炮兵。后金天聪八年至顺治十七年(1634—1660),满汉语均用以称谓汉军一旗及八旗汉军。天聪五年(1631)春,后金汉匠首次铸造红衣大炮成功,共得40门,遂以佟养性统辖八

  • 盘裹

    契丹官吏便服名。据《辽史·仪卫志》:“臣僚便衣,谓之‘盘裹’。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贵者披貂裘,以紫黑色为贵,青次之。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貂毛、羊、鼠、沙狐裘。”

  • 还盘王愿

    过去瑶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传说瑶族先人分12姓,迁徙途中过海遇暴风,合族聚在船头,叩请盘王保佑和许愿,风果平息。安居后把盘王供于庙中,每年必祭。后12姓分散各地,便把盘王带到家里供奉。解放前还愿多以家

  • 卓特普扎布

    1876—1947清末民国时官吏。蒙古正白羊群旗人。幼年在私塾读书,学蒙文、满文。16岁任苏鲁克长。20岁任正白牛群旗副总管。光绪二十六年(1900),奉命向清政府奉送贡品,到北京,时值八国联军与义和

  • 图讷赫

    ?—1688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卓哩克图亲王乌克善次子。崇德七年(1642),随军征明,与贝勒绰尔济于螺山败明总兵白广恩,继败敌于渔梁桥。顺治元年(1644),以功授一等台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