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豆莫娄

豆莫娄

东北古族名、国名。亦作大莫卢、达末娄。始见于《魏书》,但学术界认为《晋书》中的寇莫汗是其异译,为同一共同体。一说其名为※“橐离”之缓读。源出※北夫余,但出自其中何支认识不同,一说是汉至晋史书有传的夫余,或说为移往东海之滨“迦叶原”地方的东夫余。所在因《魏书》等称,在勿吉国北千里,在室韦之东,东至于海,“方二千里”,历来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约分布在东至今呼兰河流域,西到嫩江附近,南临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北,北达小兴安岭南麓;或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至绥化县一线以北,中心地在今嫩江县一带;一说其地东到黑龙江下游之博朗湖,西以前苏联布列亚河和黑龙江省富裕县与室韦为邻,南达松花江与嫩江合流处下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旧有说自松花江或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滨为其故地。立国时间有三说:一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夫余“为勿吉所逐”,其民一部分北退而为豆莫娄;一说高句骊大武神王五年(公元22)破东夫余后,部分东夫余人北渡那河后建国;今多数认为是在高句骊好大王二十年(411)夫余被其占领后北逃居民所建。已有农业,产“五谷”。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以六畜名命官名。有严厉刑罚,杀人者处死,并没其家人为奴婢。穿麻布衣,形制类高句骊而“幅大”。自北魏至唐,多次来中原朝贡。北魏时常受勿吉人侵扰,唐开元十一年(723,一作十二年)其首领以※达末娄称号朝唐,此后不见其名,似被黑水靺鞨兼并。前后历3个世纪。

猜你喜欢

  • 刘龙驹

    ?—511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汾州(治蒲子城,今山西隰县人)。宣武帝永平四年(511)正月,聚众举兵反魏,攻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四月,为魏谏议大夫薛和所率东

  • 和硕特西右翼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阿喇布坦拒从罗卜藏丹津叛,率众归清。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蒙疆银行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金融机构。1937年建立。总行设在张家口鼓楼西街。大同、厚和(今呼和浩特)、包头、平地泉、丰镇、宣化、怀来、沙城、涿鹿、张北、多伦、延庆、朔县、北京、天津均设有分行。东京、长春、贝

  • 南剋部

    契丹部族名。据《辽史·国语解》:“北剋、南剋,掌军官名,犹汉南北军之职”。统和十二年(994),以※奚府二剋所辖民户分置2部,南剋部为其一。原民为所俘奴隶,时获释免,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

  • 克兴额

    ①(?—185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莫勒哲哷氏。初黑龙江驻防,道光六年(1826),以骁骑校随钦差大臣长龄出师回疆。次年,复阿瓦巴特,赏戴花翎。十年,率兵至安集延防守。二十一年(1841),坐失

  • 辖懒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辖懒为六院部下之一石烈。据《辽史·太祖纪》称,※耶律阿保机为“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人,

  • 稽留昆

    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乌珠留若鞮单于囊知牙斯之子。任匈奴左於駼仇掸王。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继其兄弟乌鞮牙斯后亦受遣入侍汉。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随其父北归匈奴。

  • 布努语

    我国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2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省的荔波、云南省的富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有26万。布努语的特点有:没有浊闭塞音声

  • 四房五族

    旧时撒拉族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来源,一说“四房”统指※上六工的韩姓撒拉人,因始祖※尕勒莽之孙神宝世袭“达鲁花赤”(镇守官)后,于明初取汉姓为韩宝,撒拉族人视韩姓为嫡系,“

  • 兀者讨温千户所

    见“兀者托温千户所”(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