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史

辽史

史书名。元朝官修,脱脱等撰。凡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营卫志》、《国语解》等卷为正史中最具特色者。主要记载辽朝历史及其典章制度,也简述了北辽和西辽的史事,辽朝建立前契丹族史事,散见于《世表》、《营卫制》等卷。取材以辽耶律俨撰《皇朝实录》和金陈大任等撰《辽史》为底本,兼及《契丹国志》、《资治通鉴》、《新五代史》等诸正史《契丹传》。元世祖(1260—1294)时曾两次诏修辽、宋、金三史,因体例争议未决,延至至正三年(1343)四月开始着手撰写。四年三月修成,首尾不及一载,于二十四史中成书最速。编修时以实录为凭,无所粉饰,多数记载,较为可信。是研究辽代史和契丹民族史的主要史料。但由于成书匆促,无暇旁搜,率而成编,实多疏略。如开国前和灭亡阶段的记载诸多缺略,会同元年(938)改契丹国号为辽,统和元年(983)复国号为契丹等大事漏记。又因史料未及融贯,重复缺谬之处甚多。如每年游幸,即具书于本纪,复为游幸表一卷;部族之分合,既详述于营卫志,复为部族表一卷;属国之贡使亦具见于本纪,复为属国表一卷;食货志、刑法志等既甚短简,且与本纪列传重复。加之失于校勘,错误比比皆是。如年号寿昌误记为寿隆,也有同人异名、一事岐说等情况。是书初刻于至正五年,已佚。后有元刻明印本,明南、北监本,清乾隆四年(1739)殿本、百衲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最优。清厉鹗《辽史拾遗》、杨复吉《辽史拾遗补》、近人冯家升《辽史正误三种》均可订证其失误。又,《辽史》修撰不自元朝始。此前,金朝已先后撰成两部,均佚。一为萧永祺撰,耶律固等同修,皇统八年(1148)成书的75卷《辽史》;一为金章宗时(1189—1208)命党怀英、移剌履等人初修,陈大任专力续成的《辽史》,世称陈大任本。大任修史时,朝廷下令民间将辽时诸家文集、记事及碑铭墓志等,悉上送官,以资取择。元修《辽史》,多因之。

猜你喜欢

  • 完颜乌带

    ?—1152金大臣。亦名言。女真族。完颜氏。行台左丞相阿鲁补子。熙宗(1135—1149在位)时,官至大理卿。熙宗晚年,喜怒无常,大肆诛杀,群臣危惧。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结右丞相完颜亮(海陵王

  • 刀爱

    1267—1347元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元史》又作于孟、寒赛、刁零、寒赛刀、刁赛、昭哀等。傣族。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 ※刀补瓦子。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傣历649年,1287)父卒,袭职

  • 伊克明安部

    蒙古部名。本厄鲁特蒙古辉特部,姓伊克明安。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准噶尔,兵败伊犁,该部首领巴桑台吉因与辉特部虽同姓,而非其族,率300户附清,封辅国公。后拒从辉特部叛清,被清廷迁至黑龙江富裕河

  • 干栏

    亦称麻栏。我国南方许多民族的一种古老住房建筑形式,即建在树木或立柱上的房屋。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是适应南方多雨潮湿和高温气候及山区地形坎坷而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一般分二层,用木、竹作桩柱、楼板和上

  • 尚波于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落首领。居夕阳镇(今甘肃甘谷境)。常率众与宋争夺渭水南岸森林,毁宋之采造务,被边将高防弹压。建隆三年(962),为新任知秦州吴廷祚所招纳,受赐锦袍、银带。后,向宋献伏羌

  • 迴遮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察儿哥朵四,华言迴遮也。”藏语译为“迴遮”,举行法事时施食求延命息灾。

  • 九子屯土守备

    清代杂谷(理番)厅所属土屯长官。九子屯地在今阿坝州理县薛城乡。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宣慰使苍旺不法,被诛,其地改流,北部置里,南部设五土屯,九子屯为其一。设土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1,后又增设

  • 番社管事

    清代台湾高山族地区的“番租”代办人。由高山族村社头人雇佣汉人经理,在村社设有办事处,代“番社”向佃户摧收社租,缴“番饷”、办差役及与地方官府文件来往等事宜。多有侵占“番租”行为。

  • 马湖土知府

    明代四川彝族土官名。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元迁唐、宋以来彝族先民集结之马湖部(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小凉山)置马湖路,命其豪酋为总管。明洪武四年(1371),总管安济归附,改授世袭马湖土知府(治今

  • 爱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叆河卫,并将永乐七年(1409)所设爱河卫作爱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