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磨赞普愿文

达磨赞普愿文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34号卷子。全卷50行。为吐蕃末代达磨赞普的礼佛发愿文。当写于公元836—842年间。卷首载:“赞普天子乌东甸(即达磨赞普)之功德发愿”。卷尾四个汉字为“赞普愿文”。愿文多以“乌东甸”及“我等”(指臣工)的名义发愿。文载:“赞普乌东甸陛下及我等,以身、言、意对如下予以顶礼:十方三时之如来佛、三身体相所集之一切诸佛、诸忧檀那佛法、十二分殊胜佛法、诸具大菩提心之圣僧、八大听闻之补特伽罗、持德威光辉戒律之(大德)、一切同时显示喜怒体相之诸神。今对福田、众生之吉祥及三宝,将人(似指奴隶)、农牧业(产品)、牲畜、华盖、伞、饰物、果品、香等诸凡一切供品,予以供养。此外,尚有无尚珍贵殊胜三供物,此一切诚心予以供奉。”愿文还表示,要消除十恶等引起的病疫及早逝现象,以保护佛法及王朝政务,并要勤转法轮,求得长生不死,永生菩提;崇信十善,以主动之力使众生获得解脱,造益众生,平安快乐;保护寺院、敬献佛灯,让灯盏布满世间,所献灯油多如大海,所献万物精华堆积如山;扫除愚人,愿众生成为智者,求三界众生不死;断除魔障、修葺旧寺、新建寺院、佛象;愿众生有菩提智慧,供奉般若波罗密多佛经,愿由此通晓大乘佛法及其义理;最后决心过去、现在及将来永施善业,令一切众生集于佛经教导之下,祈求梵天、帝释、四大天王及十天众等诸神赐以加特(祝福),并求不再发生危害赞普乌东甸身体之障碍,望多加保佑。此愿文为吐蕃遗存的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古藏文及吐蕃宗教信仰,特别是吐蕃王室对佛教的政策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愿文内容表明达磨赞普初曾崇佛,非如藏史所云达磨一向反佛。

猜你喜欢

  • 查干沐沦河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县、林西县、巴林右旗。辽代以黑水著称。其沿河有黑水镇、黑河州等。明代称乌龙江,有黑水的含意。清代中期,西藏班禅额尔德尼喇嘛到巴林右旗认为乌龙江不祥。蒙古尚白改名为查干沐沦,意为吉

  • 木忽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

  • 皆木玛

    独龙语音译,意为“母房”。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父系家族公社一种公共住房。渊源于母系家族公社的公共大房子。为竹草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面积约为160平方米,中间是通道,通道两侧有门,设独木梯以供上、下,通道

  • 广固

    地名。位于今山东益都西北。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辽西鲜卑段龛自令支(今河北迁安县西)率部南徙,东据其地,称其王。十二年,为前燕所破,城失,归降。长乐元年(399),南燕都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为

  • 车布登扎布

    ①(1704—1782) 清代蒙古将领。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策棱次子,※成衮扎布弟。初授一等台吉。雍正九年(1731),从征准噶尔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参与额尔德尼昭(位于鄂尔浑河

  • 四郎汪结

    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同治四年(1865),会同四川道员史政康进剿多年侵占各土司地界、围攻里塘、窥伺藏界的瞻对土司工布朗结,率兵先导,引清军、藏兵,节节进剿,分路环攻,克瞻对新、旧两寨,使各土司得以

  • 阿昌语

    我国阿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使用人口2.7万左右。阿昌语有方言差别。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不同方

  • 脾室

    见“皮室军”(671页)。

  • 光禄塞

    汉代地名。又作光禄城。故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光禄勋徐自为所筑,故名。宣帝甘露三年(前51),匈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请留居于此,以卫该城。

  • 拂涅部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大拂涅”。《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居今牡丹江下游以东密山一带(旧说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