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锡
清朝大臣。号喀喇巴图尔。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人。初于准噶尔司牧务。后罹罪,恐被绳于法,投附清廷。乾隆十五年(1750),擢为侍卫。继授札哈沁翼领。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达瓦齐。及达瓦齐遁走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后,受命偕厄鲁特章京巴图济尔噶勒等24人夜袭之,降其众6500余人、台吉20人。授散秩大臣,图形紫光阁。乾隆帝赞其勇,作阿玉锡歌,制纪功碑文,勒石山崖。
清朝大臣。号喀喇巴图尔。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人。初于准噶尔司牧务。后罹罪,恐被绳于法,投附清廷。乾隆十五年(1750),擢为侍卫。继授札哈沁翼领。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达瓦齐。及达瓦齐遁走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后,受命偕厄鲁特章京巴图济尔噶勒等24人夜袭之,降其众6500余人、台吉20人。授散秩大臣,图形紫光阁。乾隆帝赞其勇,作阿玉锡歌,制纪功碑文,勒石山崖。
见“西域十六府”(710页)。
近代回族文化团体。1925年6月28日,由哈德成、伍特公、沙善余、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以阐明伊斯兰教教义、提倡回民教育、开展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扶助同教公益事业等为宗旨。马刚侯、哈德成任正、副
?—1782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卓哩克图汗※渥巴锡从弟,多尔济喇布之子。初随父兄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渥巴锡汗东返祖邦,受清廷封为札萨克一等台吉,四十年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库玛尔路协领公署”。因所辖居民分布在呼玛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氏族组织及分布地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派驻错那、门隅的财粮机构之一。19世纪中叶设置。驻错宗的亚马荣村。其下分设四个派出机构,即达旺、江卡、升隆和勒布。哲康主事官,称“哲殊”(官商)或“冲巴”(商人)。分机构主事官员分称“
春秋时白狄肥氏酋长。肥氏为春秋时的“子国”,故亦称“肥子”。白狄东迁时,肥氏入居今山西太原以东,建都昔阳(一说在今山西昔阳县境,一说在今河北晋县西北),奉鲜虞氏为盟主。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六月,晋
见“密尔爱玛提”(2122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太宗※永兴宫。
参见“傣文”(2242页)。
纳西族东巴(达巴)教祖师。据象形文字经书载,自幼聪明,学会各种本领。及长,在禅神处与藏族本教巫师一起学习经典和法事。因斗法失败,回乡创立东巴教,并创制图画象形文字。被东巴教徒和纳西族群众视为精通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