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靺鞨

靺鞨

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名。一作靺羯。来源于挹娄(肃慎)。其名初见于北齐河清二年(563),为南北朝时“勿吉”同音异译(一说为勿吉转换读音而成靺鞨,今有人认为是“貊貉”转音)。下分众多部落,著名者有粟末、伯(汨)咄、安车(居)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7部。活动范围史载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实际约东到今日本海,西以前苏联之结雅河及中国之嫩江一线以东为限,南在松花江上游流域与高句丽接壤,北达外兴安岭及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在此区域内,粟末部居最南,分布在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伯咄部约在今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市境);安车骨部在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通说在阿勒楚克,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境);拂涅部居牡丹江下游以东地区(旧说在以宁安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流域);黑水部处松花江注入黑龙江后的黑龙江两岸(一说在黑龙江下游);号室部散布在兴凯湖南的绥芬河流域;白山部居牡丹江上游以东地。与隋唐王朝关系密切,多次遣使朝贡。隋炀帝时,粟末部首领度(突)地稽率部千余家内属,受封为右光禄大夫、辽西太守,被安置于柳城(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唐初,南部的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转附高丽;北部以黑水靺鞨为中心,迅速发展壮大;迁居营州者臣属唐,唐以度地稽为“总管”,又拜为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其子李谨行袭职后,累立战功,由营州都督擢右领军大将军、积石道经略大使、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死后追封燕国公,陪葬乾陵。在唐对高丽战争中,度地稽部助唐征高丽,原南部的靺鞨人大多助高丽与唐抗争。各部发展不平衡,南部的粟末等部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北部的黑水诸部还以狩猎为主。皆善养猪,为衣食来源之一,富者有猪多至数百口。“君长”称“大莫佛瞒咄”,父子相承。住半地穴式房屋,“相聚而居”。尚无文字。在其故地考古发现了许多铁、铜器。度地稽部因住地近中原和多次受册封、赏赐,发展最迅速,唐时其部落有“家僮(奴仆)数千人,以财力雄边”。唐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后,粟末部也迁居营州,白山部归唐,伯咄等3部“奔散微弱”,“遗人”加入了由营州东走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北部诸部以黑水部为中心,经过兼并联合,有16部,称黑水靺鞨,五代时改曰女真。

猜你喜欢

  • 那荣

    明代云南元江傣族首领。洪武二十七年(1394)、永乐三年(1405),入朝进贡,获厚赐,明改元江府为元江军民府(今云南元江县),任知府。请率兵攻八百媳妇国,受明帝嘉劳。以石屏州洛夹桥每岁江水冲坏,仅命

  • 阿邻

    女真语音译,“山”之意。女真人发祥地多山,故常有以“阿邻”为名者,如金太祖孙完颜爽,“本名阿邻”;太宗子完颜宗懿,“本名阿邻”等。

  • 大母桥

    见“河厉桥”(1506页)。

  • 兀都思不花

    ?—约1320元朝宗王。又译兀都不花。蒙古孛儿只斤氏。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庶长子,英宗※硕德八刺异母兄。深受祖母兴圣太后钟爱,欲立为东宫太子,未果。仁宗延祐二年(1315),封安王,出镇和林(今蒙古国

  • 马黑麻·乞儿吉思

    见“马黑麻·柯尔克孜”(186页)。

  • 代本

    藏语音译。亦称戴琫、戴绷、代奔、岱、本、戴絣。原意“箭官”,原为西藏地方政府军职名,相当于团长,管理兵马,防守卡隘,兼管驻防区内行政。清乾隆十五年(1750)设5名,后藏3名,由日喀则都司统辖;前藏1

  • 固尔玛珲

    见“固尔玛浑”(1432页)。

  • 达奚长儒

    ?—586或587北周、隋朝将领。字富仁。代人。鲜卑达奚氏(奚氏)。魏定州刺史达多俟孙,骠骑大将军达奚庆之子。15岁,袭爵乐安公。西魏大统(535—551)中,任奉车都尉,被宇文泰引为亲信。以战功,历

  • 肃顺

    1816—1861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豫亭。郑亲王乌尔恭阿第6子。道光间,官将军、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咸丰间,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尚书、大学士等职。为咸丰帝权臣。太平天国起

  • 后唐少帝

    见“李从厚”(10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