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任安

任安

【介绍】:

宋开封人。入画院,工界画,每与贺真合手作图轴。


【生卒】:124—202

【介绍】:

东汉广汉绵竹人,字定祖。少游太学,治《孟氏易》,兼通数经。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术。学成教授生徒。初仕州郡,后太尉再征辟,皆称疾不就。与乡人董扶齐名。同郡秦密曾在诸葛亮前称道两人:“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任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生卒】:?—前91

【介绍】:

西汉河南荥阳人,字少卿。少孤贫。武帝时,为大将军卫青舍人。初,卫青与霍去病秩禄等,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独安不去。后为益州刺史。武帝征和中,为监北军使者。戾太子举兵,与节令发兵,安受节后,闭户不出。武帝以为安受太子节,有二心,腰斩。安与司马迁友善,迁有《报任安书》。


【生卒】:?—前91

字少卿。西汉武帝时人。初为大将军卫青属吏,与司马迁相友善,曾任益州刺史。迁被处腐刑后,武帝任为中书令,他与迁书,劝以推贤进士为务,后迁作《报任安书》相答。征和二年(前91),江充掘蛊太子宫,太子杀充,与丞相刘屈氂战于长安城中,其时他任北军使者,纵太子矫命发兵,太子败,坐怀二心,被腰斩。(、,参见《史记》)


【生卒】:124-202

字定祖,广汉绵竹(今属四川)人。少入太学,受《孟氏易》。又从杨厚学图谶。后回乡讲学,诸生自远而至。曾仕州郡。


【生卒】:?—前91

【介绍】:

西汉河南荥阳人,字少卿。少孤贫。武帝时,为大将军卫青舍人。初,卫青与霍去病秩禄等,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独安不去。后为益州刺史。武帝征和中,为监北军使者。戾太子举兵,与节令发兵,安受节后,闭户不出。武帝以为安受太子节,有二心,腰斩。安与司马迁友善,迁有《报任安书》。


【生卒】:?—前91

字少卿。西汉武帝时人。初为大将军卫青属吏,与司马迁相友善,曾任益州刺史。迁被处腐刑后,武帝任为中书令,他与迁书,劝以推贤进士为务,后迁作《报任安书》相答。征和二年(前91),江充掘蛊太子宫,太子杀充,与丞相刘屈氂战于长安城中,其时他任北军使者,纵太子矫命发兵,太子败,坐怀二心,被腰斩。(、,参见《史记》)


猜你喜欢

  • 哈麻

    字士廉,康里人。初为殿中侍御史。至正初,趋附脱脱兄弟。九年(1272)为监察御史斡勒海寿所劾奏。后脱忽思皇后庇护,劾奏者被禁锢。十三年为中书右丞。后贬为宣政院使。十四年,脱脱领大军讨高邮,他乘间又复为

  • 欧阳逢泰

    【介绍】:宋吉州庐陵人,寓居潭州长沙,字忠叟。欧阳新子。以儒术行教,师表一方,从学者常数百人。荐为潭州学录。工赋,务为典雅,每一篇出,士争学之。晚年积心太元,作《律历统元图书》,未脱稿卒。

  • 王洙

    【生卒】:997—1057【介绍】:宋应天宋城人,字原叔,一说字尚汶。仁宗天圣间进士。累迁史馆检讨、知制诰、翰林学士。出知濠、襄、徐、亳等州。广览博学,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训诂之学无所

  • 耿世安

    为武翼大夫、淮东副总管、两淮都拨发官。初,谍报元兵来攻,贾似道遣世安提兵往涟水增戍。世安以三百骑兵入阵鏖战,身受伤多处,收兵还,才行数里死。【介绍】:宋人。为武翼大夫、淮东副总管。谍报蒙古兵至,贾似道

  • 郭彦仁

    【介绍】:明开国时庐州府无为人。少勤学,有勇略。元末归附朱元璋,长于吏事,以忠谨受知于帝。李文忠用兵浙西,彦仁为参谋。金华苗将叛杀胡大海,彦仁往讨,抚金华民。后从文忠平浙西,克杭州,皆有劳绩,升严州知

  • 赵昱

    【介绍】:隋蜀人,字仲明。与兄赵冕从道士李珏隐于青城山。炀帝闻其贤,征召不起。乃督益州刺史强起之,至京师不就上爵而乞为蜀地官。炀帝从其请,拜嘉州太守。在任五月,斩潭中老蛟为民除害。寻国大乱,遂弃官隐去

  • 黄揆

    【介绍】:宋三山人,字端甫。孝宗淳熙间知龙溪县,为政勤敏仁厚,时积弊之后,困匮不支,乃理财抚民,使家给人足。后升知琼州,民为立生祠。

  • 陈俊卿

    【生卒】:1113——1186字应求,兴化(今福建莆田)人。绍兴进士。不附秦桧,为睦宗院教授。桧死,任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即孝宗)府教授。孝宗即位,疏论治国之要有三:用人、赏功、罚罪。迁中书舍人,充江

  • 李宗谔

    【生卒】:965——1013字昌武。昉第三子。端拱进士。以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真宗即位,为起居舍人,重修《太祖实录》。迁知制诰、判集贤院,纂《西垣集制》。素晓音律,遂审定太乐、鼓吹署乐工,修完器具,

  • 张仁祎

    总章初为员外郎,受李敬玄之托,造姓历,改修状样、铨历等程式,于选举颇便。不久因心疾而卒。【生卒】:621—678【介绍】:唐中山义丰人,字道穆。太宗贞观十八年,以对策甲科,起家岐州参军。高宗显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