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左良玉

左良玉

【生卒】:1599——1645

字昆山,临清(今属山东)人。少孤。骁勇,善射。不知书,多智谋,善抚士卒。初,官辽东右营都司。崇祯时,与张献忠李自成等战,又拒清兵,颇有战功。累封宁南伯。福王立,进爵为侯。引兵讨马士英,至九江,病死。


【生卒】:1599—1645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昆山,官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初,因兵变削职。旋复官。参预收复遵化等四城。旋隶昌平督治侍郎侯恂。奉恂命救大凌河有功,被荐为副将。调赴内地,镇压农民军,转战河南、山西等地,升为总兵官。遂渐露跋扈之端,多收降兵,兵力日强,而不肯力战。十一年,追张献忠,几擒之。十二年,又追献忠,大败于罗猴山。次年,因杨嗣昌荐,拜将军,大破张献忠于玛瑙山,此后益骄,不受约束。十五年,朝廷欲用良玉救开封,特释侯恂于狱,使为督师。朱仙镇之役,为李自成所破,乃南驻武昌,倚兵自重。十七年,封宁南伯。弘光帝立,进侯爵。弘光元年,以清君侧之名,举兵讨马士英,至九江病卒。


【生卒】:1599—1645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昆山,官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初,因兵变削职。旋复官。参预收复遵化等四城。旋隶昌平督治侍郎侯恂。奉恂命救大凌河有功,被荐为副将。调赴内地,镇压农民军,转战河南、山西等地,升为总兵官。遂渐露跋扈之端,多收降兵,兵力日强,而不肯力战。十一年,追张献忠,几擒之。十二年,又追献忠,大败于罗猴山。次年,因杨嗣昌荐,拜将军,大破张献忠于玛瑙山,此后益骄,不受约束。十五年,朝廷欲用良玉救开封,特释侯恂于狱,使为督师。朱仙镇之役,为李自成所破,乃南驻武昌,倚兵自重。十七年,封宁南伯。弘光帝立,进侯爵。弘光元年,以清君侧之名,举兵讨马士英,至九江病卒。


【生卒】:1599—1645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昆山,官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初,因兵变削职。旋复官。参预收复遵化等四城。旋隶昌平督治侍郎侯恂。奉恂命救大凌河有功,被荐为副将。调赴内地,镇压农民军,转战河南、山西等地,升为总兵官。遂渐露跋扈之端,多收降兵,兵力日强,而不肯力战。十一年,追张献忠,几擒之。十二年,又追献忠,大败于罗猴山。次年,因杨嗣昌荐,拜将军,大破张献忠于玛瑙山,此后益骄,不受约束。十五年,朝廷欲用良玉救开封,特释侯恂于狱,使为督师。朱仙镇之役,为李自成所破,乃南驻武昌,倚兵自重。十七年,封宁南伯。弘光帝立,进侯爵。弘光元年,以清君侧之名,举兵讨马士英,至九江病卒。


猜你喜欢

  • 孙伯温

    【介绍】:宋隆兴丰城人,字南叟。光宗绍熙四年进士。历龙城教官,知新昌县,以绳豪氏竞田而被谪,新昌人有“平田谣”纪其事。后知临湘县。尝师杨简,又从杨方受为己之戒。博学,工诗文。有文集。

  • 萧维

    【介绍】:宋吉州人,寓居韶州乐昌。徽宗大观三年进士。以宣教郎宰吉水。与弟萧雄、萧雅皆有政声,时称三萧。

  • 徒单贞

    【生卒】:?—1182【介绍】:金女真人,本名特思。娶宗干女、海陵同母妹。与海陵杀熙宗。海陵立,为左卫将军,加驸马都尉,为大兴尹。世宗即位,为太原尹,改咸平,贪污不法,累赃巨万,降为博州防御使。后以杀

  • 何去非

    【生卒】:1077—1145【介绍】:宋建州浦城人,字正通。学问该博。神宗元丰五年以特奏名廷试中第。授左班殿直、武学教授,校兵法七书。寻擢博士。以苏轼荐换文资,授承奉郎。知富阳县,有治声。改通判沧州,

  • 吴奎

    【生卒】:1010——1067字长文,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举进士。历右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权开封府等。拜枢密副使,应事敏捷,豪猾畏敛,名望颇大。神宗初立,拜参知政事,反对起用王安石。以资政殿

  • 柳世隆

    【生卒】:442—491字彦绪,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南朝宋时历上庸、巴西、梓潼太守,宋末为江夏内史、行郢州事。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他据夏口阻其东下,使荆州兵溃,以功迁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

  • 移刺众家奴

    积功授河间路招抚使,赐姓完颜。兴定四年(1220),封河间公,辖四州七县。元光元年(1222),所部州县不守,移屯信安,与张甫合兵,复克河间府及安、蠡、献三州,迁金紫光禄大夫。二年,与张甫合作,保全镇

  • 封父

    【介绍】:传说中夏代诸侯。汴州封丘有封父亭,传即封父所都。

  • 龚夬

    【生卒】:1057——1111字彦和,瀛州(今河北河间)人。第进士。历签书河阳判官、监察御史、知洺州等。徽宗立,拜殿中侍御史。上疏请辨忠邪,论执政章惇、蔡卞之恶,平反元祐诸臣等。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因

  • 李甲

    【介绍】:宋嘉兴华亭人,字景元,号华亭逸人。善画,并善填词作小令。画枯笔翎毛有意外趣,但柯木未佳,常请名手补图,遂成全璧。兼工写竹。苏轼、晁补之多为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