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猛

王猛

南朝陈人,字世雄,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好学,博览经史,兼习孙、吴兵法。初为鄱阳王府中兵参军,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受诏随吴明彻北伐,以军功封应阳县子。后主时,以讨广州刺史马靖功,进爵为公,迁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诸军事。隋攻陈,督军赴援,建康陷,降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卒,谥成。


【介绍】:

犁弥


【介绍】:

南朝陈琅邪临沂人,字世雄,本名勇。博涉经史,兼习兵法。陈宣帝太建初,起家鄱阳王府中兵参军。上疏陈安边拓境策,迁晋陵太守,有政声,封应阳县子,授镇南大将军。后主祯明二年,隋师济江,猛沿江拒守。及后主降,乃归隋。为开府仪同三司,留岭表经略。卒谥成。


【生卒】:325—375

【介绍】:

十六国前秦北海剧人,字景略。少贫贱,博学,好兵书。隐居华山,东晋桓温入关,猛被褐诣温,扪虱而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后苻坚用之,云“如玄德之遇孔明”。累迁司徒、录尚书事。整顿吏治,勒禁豪强,注重农业,国用日富,前秦日益强盛。苻坚建元六年,统兵灭前燕,留镇邺。旋入为丞相。临终告坚不宜图晋,应逐渐除鲜卑及羌,坚不能用,后有淝水之败。


【生卒】:325-375

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南)人,侨居魏郡。博学,好兵书,识度深远,隐居华阴山。桓温北伐至关中,见猛甚是赏识,劝猛南归,猛固辞不就。后与苻坚相见,深得苻坚器重。苻坚即秦王位,引为股肱之臣,委以重任。协助苻坚改革内政,严明吏治,打击豪强势力,使苻秦朝政清明,国力逐渐强大。晋废帝太和五年(370),率军灭前燕,镇守邺城。后入朝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临死劝苻坚渐除鲜卑、羌等族酋豪,以绝后患。卒,谥武侯。


【生卒】:325—375

【介绍】:

十六国前秦北海剧人,字景略。少贫贱,博学,好兵书。隐居华山,东晋桓温入关,猛被褐诣温,扪虱而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后苻坚用之,云“如玄德之遇孔明”。累迁司徒、录尚书事。整顿吏治,勒禁豪强,注重农业,国用日富,前秦日益强盛。苻坚建元六年,统兵灭前燕,留镇邺。旋入为丞相。临终告坚不宜图晋,应逐渐除鲜卑及羌,坚不能用,后有淝水之败。


【生卒】:325-375

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南)人,侨居魏郡。博学,好兵书,识度深远,隐居华阴山。桓温北伐至关中,见猛甚是赏识,劝猛南归,猛固辞不就。后与苻坚相见,深得苻坚器重。苻坚即秦王位,引为股肱之臣,委以重任。协助苻坚改革内政,严明吏治,打击豪强势力,使苻秦朝政清明,国力逐渐强大。晋废帝太和五年(370),率军灭前燕,镇守邺城。后入朝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临死劝苻坚渐除鲜卑、羌等族酋豪,以绝后患。卒,谥武侯。


猜你喜欢

  • 陈长方

    【生卒】:1108—1148【介绍】:宋福州长乐人,字齐之。人称唯室先生。陈侁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为江阴军学教授,寓吴中,师从王蘋,隐居乡里,闭户研究经史,以教学者。其学主直指以开人心,使学者归于自

  • 秦二世

    【生卒】:前230—前207姓嬴名胡亥。秦始皇少子。前210年始皇病死沙丘,他与赵高及丞相李斯阴谋篡改遗诏而即位。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继续大兴土木,修阿房宫,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剥削,刑罚更加酷烈

  • 陈寰

    【介绍】: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原大,号琴溪,陈察弟。正德六年进士。官南京国子监司业,进祭酒。工画,有《琴溪集》。

  • 王士雄

    字孟英。浙江海宁人,寄居杭州,世代为医。叶桂之私淑弟子。咸丰中,在上海疗治疫疠,全活甚多。治病喜用辛凉。著述多种,以《霍乱论》、《温热经纬》为精详,被医者奉为圭皋。【生卒】:1808—1868【介绍】

  • 戴德彝

    奉化(今属浙江)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累官侍讲、监察御史。建文时,改任左拾遗。燕王进入京师,不屈死。【介绍】:明浙江奉化人,字邦伦。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建文中官至左拾遗。燕王兵起

  • 朱也先不花

    【介绍】:元保定遂州人,字彦文。顺帝至元二年官庆元、绍兴等处海运千户,能兴利除弊。

  • 邑夷

    【介绍】:传说中远古时人。相传为黄帝臣。帝命邑夷造帝车大辂。

  • 晋惠公

    【生卒】:?—前637名夷吾。献公子。初出奔至狄,后至梁。前651年,由秦、齐帮助回国即位。旋背秦。四年,晋粮歉收,乞籴于秦。次年,秦粮歉收,向晋请籴,不许。前645年,秦伐晋,战于韩原,被俘。由于其

  • 胡珵

    【介绍】:宋常州晋陵人,字德辉。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学于杨时、刘安世。李纲为相,理在幕中,为汪伯彦、黄潜善所忌,以尝润色陈东所上书,贬梧州。高宗绍兴初召试翰林,兼史馆校勘。秦桧主和议,理与朱松等抗疏极言

  • 姚氏妻杨氏

    家贫无产业。姨侄苻承祖为宦官,得冯太后宠信。苻氏亲属皆得利益。唯杨氏拒不受苻氏物,安贫守穷。承祖获罪,杨氏得免连坐。(,参见《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