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谓有上下二明前后相继,后因亦喻指继位之君或太子。李舒《享章怀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通三锡胤,明两承英。”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贞元十四年(798)为检校驾部郎中、兖州刺史,充太州团练使。《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金石萃编》卷五三《岱岳观碑》。
【生卒】:647—735【介绍】:唐代道士。字子微,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少好学,薄于为吏,年二十一,为道士。法号道隐。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遍游名山,隐居于天台山。武
【介绍】:邳阳(今江苏邳州)人,五代时仕楚,后入宋为安邑主簿。秩满,则归隐全义分水岭以终老。以能诗称,与廖融、路振友善。《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录诗1首、断句2联。
(宛yuān)即今之河南南阳和洛阳二地。因洛阳曾为都城,故用以代称京都繁华之地。王维《宿郑州》:“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介绍】:见陈寡言。
【介绍】:张说作于出任幽州都督时。凉风吹雨,寒林萧瑟,边塞生涯之苦可知,至于宴饮高堂,乐忘迟暮之心,边城为将,方知君恩隆渥,全为正言反说。欲擒故纵,诗人用笔何其狡狯。故前人评其满腔萧瑟之感,托意深婉。
全篇为七言句或以七言句为主的古体诗。如杜甫《岁晏行》。参见“古体诗”。
清梁国治编选。国治,字阶平,号瑶峰,一号丰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著有《敬思堂文集》。《唐人五排选》,四卷。专选唐人五言排律。有评语,无笺注。前有《凡例》一项和梁氏《序》1篇。有清乾隆二十
【介绍】:见萧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