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耿湋作。宋中,即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诗写安史之乱和刘展之乱后宋中一带乡村的凋敝荒凉景象,表现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充满了无限感伤和悽怆之情。语言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感人至深。清贺裳
清施端教撰。有施氏啸阁刊本,1973年台湾广文书局据以影印,并收入《古今诗话续编》。施端教喜集唐人诗句,有《唐诗韵汇》三十卷,此书即从其中析出,共二卷,录初唐诗人40,盛唐32,中唐134,晚唐150
清施鸿保撰。凡二十四卷。这是一部专纠仇注之误的书,故其卷次诗序先后,悉依仇兆鳌《杜诗详注》。施氏认为仇注虽有“援引繁博,考证详晰”的优点,但“读之既久,乃觉穿凿附会、冗赘处甚多。且分章画句,务仿朱子注
【介绍】:陆龟蒙作。袭美为皮日休字。皮有《木兰后池三咏》,分咏重台莲花、浮萍、白莲。龟蒙同题奉和,而寓意更深。如《浮萍》一首讥世人为浮名奔走:“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白莲》一首,则以出淤
《史记·蔡泽列传》:“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后因以“跃马年”喻
【介绍】:王勃作。诗写作者由渡口赴山村投宿的所见所闻,进而引发远游思乡之情。诗中一句一意,层层推进。尤其是颈联两句对江童、山女夜间划船、捣衣的辛勤劳动寄予了同情。
【介绍】:刘禹锡作。时当大和七年(833)在苏州刺史任。奚使君名未详,或为奚陟之子。诗首二句写送别时地与景物,以水流寓别意;次联承上而言,点明离愁;三联乃本篇警策,“江草带烟暮,海云含雨秋”,状吴越之
【介绍】:见李程。
【生卒】:715—766【介绍】:字遐叔,行三,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右补阙等。安史乱中为
【生卒】:783—769【介绍】:一作“惠忠”。俗姓王,润州上元(今江苏江宁)人。神龙元年(705),23岁出家,谒智威禅师得法,住金陵牛头山,为牛头六祖。后居金陵延祚寺,迁庄严寺。大历四年(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