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煜

李煜

【生卒】:937—978

【介绍】:

初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嗣位,在位十五年,史称后主。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今南京),亡国出降,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市),封违命侯,实被软禁,不久,被逼服毒而死,终年42岁。新、旧《五代史》有传。后主多才多艺,诗、词、文、书、乐、画皆精,其词尤负盛名,清丽婉转。被俘至汴京后,把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写进词里,眼界始大而感慨遂深,始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其“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祖”(《诗薮·杂编》卷四)。《全唐诗》收诗18首又32句,词35首。《全唐诗补编》补收诗1首又11句,词6首。

【生卒】:937—978

【介绍】:

五代词人。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钟山隐士),又称莲峰居士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早年封为吴王,并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时“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开崇文馆,招集才士,共同研讨诗词经籍。建隆二年(961)嗣位金陵,史称后主。时南唐已奉宋正朔,沦为宋王朝附庸,国势日隳,难以挽回。后主苟且偷安,好豪侈,耽声色,崇奉佛教,以求解脱。开宝四年(971),宋灭南汉,屯兵汉阳。后主遣七弟从善朝宋,去唐号,改称江南国主,贬损仪制,岁贡钱粮。八年(975),金陵被围,肉袒出降。被执北赴,受封为左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于汴京。

李煜好读书,工诗文,善书画,尤长于翎毛墨竹,“洞晓音律,精别雅郑”。有文集三十卷,《江南别录》谓其“文有汉魏风”;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马令《南唐书》卷五)。多已散佚。今可考见者,有《全唐诗》所录诗十八首、断句三十二,《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又十句、移正一首;《全唐文》存文七篇,《唐文拾遗》补四篇;词三十余首,见《南唐二主词》。

李煜词分前后两期,以开宝八年降宋为界。前期以写豪华的宫廷生活和艳情韵事为主。《玉楼春》(“晚妆初了”)和《浣溪沙》(“红日已高”)都是当时南唐君臣欢饮狂舞、醉生梦死生活的写真。《菩萨蛮》三首(“花明月黯”、“蓬莱院闭”、“铜簧韵脆”)则为后主与小周后偷情的实录,与花间词近似。只是《清平乐》(“别来春半”)抒写国难家愁给他带来的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和无由摆脱的精神负担,造语平淡,含意深邃,情景相生,声情郁抑,较为健康可诵。后期,李煜成了宋王朝的阶下囚,备受凌辱,“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所作词主要是抒写对“往事”、“故国”的眷恋和不甘屈辱而又无可奈何的浓厚感伤情绪与郁闷心情。其成就远远超过了前期。如《破阵子》(“四十年来”)、《虞美人》(“春花秋月”)、《乌夜啼》(“无言独上”)、《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代表作,即景抒怀,感慨今昔,字里行间倾注着一种难以排遣的失落感和悲怆欲绝的心绪。后主不尚藻饰,长于白描。词里往往借助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神情动作的艺术再现,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语言清丽自然,比喻新颖贴切。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用不择地而生、生命力旺盛异常的“春草”来比喻“离恨”,令人不难想像到词人离恨的旋灭旋生,绵延不绝。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尝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也。”后主以清丽著称,自有其朴素的自然美。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扩大词的取材范围,从而提高词的地位。李词能摆脱花间窠臼,转而踵武唐诗、尤其是绝句,把词推向了直白抒情的阶段,使词的创作由闺阁庭院引向现实人生。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为后来词的健康发展闯出了新路。事迹见新、旧《五代史》本传,马令《南唐书·后主书》,陆游《南唐书》本纪,《十国春秋》本纪,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

猜你喜欢

  • 觉寂禅师

    【介绍】:见隐微。

  • 客醉山月静,猿啼江树深

    【介绍】:宋之问《端州别袁侍郎》诗句。写遭贬期间又与朋友离别的悲伤情景。“客醉”、“猿啼”极力形容别离气氛的惨淡和心怀的苦痛。“山月静”、“江树深”更从自然环境的幽静凄凉角度,烘托惜别时的思绪万端、愁

  •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介绍】:杜甫《白帝》诗句。四句言军旅之际,民不聊生之惨状。恸哭,指寡妇而言。何处,犹言怎处。寡妇被诛求既尽,日恸哭于秋原,怎样安生于村中呢?表现了杜甫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 林滋

    【介绍】:字后象,一作厚象。闽县(今福建闽侯)人。会昌三年(843)进士。历祠、金二部郎中,后王铎辟为判官。善赋,闽人以詹雄诗、郑諴文、林滋赋为“闽中三绝”。《全唐诗》存诗6首。

  • 匡白

    【介绍】:五代时吴国庐山东林寺僧人。让帝大和六年(934)任管内僧正、赐紫。赐号文通大师。与左偃有往来。其诗集10卷,今佚。《全唐诗补编·续拾》录其诗2首。

  • 骊山

    在陕西省临潼县东南。亦作丽山。秦岭支脉,最高峰海拔1302米,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山上有东绣岭和西绣岭两峰,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景色绮丽。“骊山晚照”乃关中八景之一

  • 辉赫

    犹显赫,煊赫。李白《古风》之二四:“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 目击

    目睹,看。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

  • 苑咸集

    文集。唐苑咸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苑咸集》,注称“卷亡”,则宋初其集已亡佚。《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存文十四篇。

  • 无地自处

    犹无地自容。韩愈《元和圣德诗》:“辟穷见窘,无地自处。俯视大江,不见洲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