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九寺

九寺

官署合称。寺之长为卿,故九寺又称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从汉代起,又设尚书分曹治事,后职权益重,至隋唐时演变为六部。六部、九卿分理政务和事务,同为中央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刘宋、肖齐和肖梁初年无九卿之名。梁武帝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有十三卿之设:以太常、宗正、司农三卿为春卿;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卫尉、廷尉、大匠为秋卿;光禄、鸿胪、太舟为冬卿。陈承梁制。北朝将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列为九寺。隋唐因之。各寺主要职能如下: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光禄寺掌酒醴、膳羞之事;卫尉寺于北朝掌禁卫甲兵,隋唐时则掌器械文物之事;宗正寺掌皇帝族亲属籍;太仆寺掌厩牧、车舆之事;大理寺掌折狱详刑之事;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司农寺掌仓储委积之事;太府寺掌财货、廪藏、贸易之事。各寺长官为卿,下有少卿、丞、主簿、录事等官。各寺下辖若干署或类似机构,分理各项事务。各寺废置历代不一。其中太常、太仆、光禄、大理、鸿胪等寺历代沿置,清末废。宗正寺至明朝改称宗人令,清朝称宗令,清末废。少府寺于元朝废省,明初虽一度复设,旋仍归并工部,清代则归内务府。司农寺于明初废除,其职掌并入户部。卫尉寺亦废于明朝。

猜你喜欢

  • 留日学生总会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秋间,留日学生日益增多,为加强各省留日学生之间的联系,留日学生发起组织中国留学生会馆。会馆设于东京神田骏河台。吴禄贞把它比喻为“美国费城之独立厅”。接着各省留日同乡会相继成立

  • 中俄续增条约

    见“中俄北京条约”。

  • 安武军

    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期间,改任安徽巡按使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倪遂将所部称为安武军。倪嗣冲是北洋集团中反动军阀头目之一,曾卖力地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又拥护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建

  • 中英藏印条约

    即《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英国通过第一次侵藏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8年(光绪十四年)英国殖民者诬称中国西藏地方军队在本国境内隆吐山的防守为“越界戍守”,发动了对西藏的武装侵略。清政府命

  • 管仲治齐

    春秋前期, 管仲(名夷吾、字仲)经齐国大夫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相,改革齐国内政。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实行国、野分治, “三其国而伍其鄙”。分齐的国都及其近郊地区为二十一乡,其中士乡十五,工乡和商

  • 直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其中的皖系和直系又均属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直系首领冯国璋,系直隶河间人,因而得名。冯国璋字华

  • 殷八师

    即“成周八师”。

  • 刘渊、石勒反晋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率部众起兵反晋,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定都离石。后来有石勒、王弥等人前来归附。石勒率众三万,转战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汲郡(治今河

  • 西秦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乞伏国仁建立。淝水战后,前秦衰落。建义元年(公元385年), 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单于,定都于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境内)。在位四年死,其弟乞伏乾归继立,脱离前秦控制。太初七年(公元

  • 蔡五九起义

    元中期江西农民起义。首领蔡五九,江西赣州人。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元仁宗采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之议,在江南地区经理田粮。政府官吏乘机虚张顷亩,冒括田租,敲榨百姓。仅江西信丰一县即拆毁民宅九百处,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