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淮军

淮军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支封建地主武装。1853年(咸丰三年)翰林院编修李鸿章奉命在安徽帮助工部侍郎吕贤基办理团练,后被太平军击败入曾国藩幕府。1861年(咸丰十一年)在曾国藩支持下,在淮南六安、合肥一带募编以地主团练为基础的“淮勇”。次年初将“淮勇”调至安庆,曾国藩根据湘军章程定其营制,并拨湘军程学启、郭松林部数营为助,编成淮军六千五百人。淮军兵勇由将官亲自招募。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拣选哨弁,哨弁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悉如湘军。全军以营为单位,每营五百人。营辖前、后、左、右四哨,哨辖一至八队。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率淮军赴援上海,于4、5月间(三、四月)由沪“中外会防公所”租英船分批运抵上海,并因而引起“变易兵制”的结果。王闿运说: “淮军本仿湘军以兴,未一年尽改旧制,更仿夷军”。淮军与湘军及外国侵略者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至1865年(同治四年)淮军扩充到六七万人,充当了镇压捻军的主力。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抽调军官赴德国学习,并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进一步加强训练淮军。淮军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卫汝贵、聂士成等。淮军各部均以将领名字命名所统部队,如“树军”、“铭军”、“盛军”等。淮军发展了湘军兵为将有的半私人性,成为近代军阀雏型。淮系集团是清末举足轻重的军事、政治集团,对晚清朝政有较大影响。中法战争中,张树声、潘鼎新战败革职。中日甲午战争中,叶志超、卫汝贵统帅的陆军战败,丁汝昌督率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淮军势力衰落,后为新崛起的袁世凯北洋新军所取代。

猜你喜欢

  • 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华夏大国为争夺霸权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但在名义上还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提倡尊重周王室(即“尊王”),可以抓住天子这面旗帜,收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另外,由于王权衰落,

  • 京察

    明代考核官吏的制度。对京官考核叫京察,每六年举行一次。四品以上的官吏, 经自己陈述,由皇帝仲裁;五品以下的官吏,吏部可根据考核情况,对不称职官吏分别给予致仕、降调或闲住为民等处置,造册奏请皇帝核准。但

  • 五代十国

    朝代合称。“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暂的封建王朝。“十国”是指五代时期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山西地区先后存在的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

  • 封禅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白虎通》: “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基以报地”。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以祭地称禅。据说,管仲对齐桓公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家。秦始皇于

  • 宦官二十四衙门

    明代宦官机构。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汉唐末世宦官专权,严禁宦官过问政事,并铸铁牌置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成祖时,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南京内宦的支持,以为宦官可靠,即位后,遂委以出使、

  • 籍田礼

    古代帝王于春耕前举行的亲耕农田的典礼。《诗经·周颂·载芟》: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是农夫,播厥百谷。”《诗序》说: “《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可知籍田礼是为奉祀宗庙,祈求社稷,劝农耕作而举行

  • 英德洋款合同

    或称“英德借款详细章程”,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初,清政府按《马关条约》规定筹措第二期对日赔款。英德两国抢先兜揽借款,英国公使甚至以“不惜诉诸武力”要挟清政府。经过激烈争斗,英德集团压倒俄法集团而

  •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

  • 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初年,匈奴控制西域,赋税沉重,诸国不堪忍受,遣使至汉求内属。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率师分道出塞,伐北匈奴,并遣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班超,以假司马身份将兵别击伊吾卢(今新疆哈密

  • 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景帝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削藩”引起诸侯王的强烈反对。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