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秦服百越

秦服百越

秦统一前,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的若干部族,统称“百越”。其中著名的有于越、闽越、西瓯、骆越等。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楚后,在今浙江绍兴一带设会稽郡,在今福建福州一带设闽中郡。秦统一六国后,派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向岭南推进。为解决运粮问题,秦始皇派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凿了一条灵渠,从而使对南越的进军得以顺利进行。秦军胜利后,始皇在那里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郡,又谪徙刑徒五十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处。从此两广地区与祖国其它部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内地人民大量迁徙到岭南,带去了进步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岭南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 敦煌石窟

    我国著名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处。一般指莫高窟。莫高窟亦称千佛洞,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相传僧乐僔始凿窟造像。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

  • 武举

    科举制中的武科。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春正月,初设武举。武举以七等阅其人;一为射长垛,试射长垛三十发不出第三院为入选,入中院为上,入次院为次上,入外院为次。二为骑射,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

  • 甬江之战

    见“镇海之战”。

  •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

  • 江南河

    古运河名。六朝时已开凿,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杨广欲东巡会稽(今浙江绍兴),下令重浚加宽。起自京口(今江苏镇江),经曲阿(今江苏丹阳)、晋陵(今江苏常州)、无锡,绕太湖之东,直达余杭(今浙江

  • 两税法

    唐代后期开始实施的赋税制度。唐代中叶均田制破坏,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租庸调法已不适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采纳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办法是: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仅存户税和地税。

  • 怯薛

    蒙古与元朝的宿卫亲军。“怯薛”一词,系蒙古语,意为轮班警卫。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后,组建了一支一万人的怯薛军,其成员多为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这是成吉思汗直接指挥的最精锐的部队。平时,怯薛

  • 清王伦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山东人民起义。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山东清水教(白莲教的一支)首领王伦提出反对官府“额外加征”的口号,领导寿张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攻下寿张,又攻占了堂

  • 阴山之战

    唐灭东突厥的一次决定性战役。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日盛。贞观年间,随着中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积极防御战略。当时,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铁勒诸部相率起义于大漠之北,

  • 韩陵山会战

    北魏末年高欢与尔朱氏联军的一次大战。河北起义失败后,二十余万六镇兵民被迁至山西,他们武装反抗二十六次,均遭失败。时,晋州(今山西临汾东北)刺史高欢,向掌握朝政的尔朱兆建议,实行安抚政策。尔朱兆便令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