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长沙抢米风潮

长沙抢米风潮

辛亥革命前夕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09年(宣统元年)湖南多处发生水、旱灾害,群众生活无着,成批灾民拥向长沙就食求生。官僚、地主、奸商和外国洋行囤积居奇,哄抬米价,并偷运粮食出省谋求暴利。次年春,以“米市”著称的长沙也发生严重米荒,米价暴涨数倍, 4月11日(三月二日)一黄姓卖水者之妇两次去米店,八十元钱买不到一升米,归而全家投水自杀,激起民愤。第二天在木工刘永福的带领下,民众百余人捣毁米店,并至官署要求平价粜米。湖南巡抚岑春蓂认为是灾民聚众闹事,下令镇压。13日(四日)又捕去刘永福,激起群众更大愤怒,城内外的工匠、农民、灾民数千人包围巡警局,要求释放被捕者和降低米价,并拥至巡抚衙门请愿。岑春蓂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二十余人,群众愤极,当晚聚众至两万人将长沙的百余家米店抢空捣毁。由于官府继续采取高压政策,群众愤而烧毁巡抚衙门、税局、大清银行等官署。群众在斗争中还强烈地感受到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贫困饥饿的祸根,于是长沙城内的领事馆、洋行、教堂也多被捣毁,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由抢米暴动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长沙抢米风潮影响下,湖南很多地方都发生抢米和烧毁教堂事件,使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大为震惊。清政府急从省内外调集大批军队赶来镇压,美、英、日、法、德等国也出动军舰帮助清政府镇压群众运动。在中外反动派的镇压下,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遭到挫折,风潮被强力平息。

猜你喜欢

  • 称臣突厥

    太原起兵前,李渊向突厥称臣的举动。隋朝末年,东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屡犯北部边陲。为解除后顾之忧,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李渊亲自写信,卑辞厚礼,派人出使突厥见始毕可汗,表示称臣之意, 希望和亲。

  • 秦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刑法。商鞅变法时,把李悝在魏国制定的《法经》移植到秦国,改称《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有关的法律条文,对秦法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一套更加严密

  • 色楞额界约

    中俄边界界约。《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约后,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十一月七日,订立《色楞额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西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

  • 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灭唐后,封同母弟叔虞于唐国故地(今山西翼城西),建立晋国。同时分给他“怀姓九宗”和“职官五正”。怀姓即媿姓,是世居今山西南部的狄族姓氏。晋国以狄族为统治对象

  • 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后王海都建立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在世,将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与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分封给第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及其长子贵由先后即大汗位,窝阔台封地为中央所辖,故未

  • 后汉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47年,后晋河东节度使、沙陀部人刘知远建立的王朝。刘知远本为沙陀部平民,后长期随石敬瑭征战,官至北京(今山西太原)马步军都指挥使。石敬瑭称帝后,累转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在石敬

  • 隆兴和议

    南宋孝宗时与金朝成立的和议。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宋军在符离战败后,朝臣汤思退等群起攻击张浚北伐误国,力主和议。孝宗动摇不定,下罪己诏,罢黜张浚,任用汤思退等妥协派执政。下令撤防,遣使与金议和。隆

  • 崤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一场战争。秦穆公早有向东扩张的企图,因晋国的阻挡而未能实现。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刚刚去世,晋襄公即位,尚未来得及举行丧葬,秦穆公即乘机派遣军队,由孟明视等三帅统领偷袭郑国。未达目的

  • 涿鹿之战

    传说黄帝与蚩尤进行的一场战争。蚩尤是东方九黎族的首领,原先活动于今山东省及河南省东南部、安徽省北部,后在向西发展的过程中和华夏部落集团发生了冲突。传说蚩尤发明了金属武器,炎帝族抵挡不住蚩尤的进攻,乃求

  • 秦霸西戎

    秦穆公统治时期(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积极加强国势,插手晋国等中原国家事务,谋向东方发展。但是晋国在晋文公的统治下迅速强大,阻碍了秦国东进的计划。尤其在崤之战中,秦军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