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阿合马事件

阿合马事件

元朝初年阿合马擅权及其被杀事件。阿合马系花刺子模费纳客忒(今苏联塔什干西南)人, 曾为察必皇后斡耳朵侍臣。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任中书平章政事。至元三年,兼领制国用使司。后制国用使司罢,立尚书省,又平章尚书省事。尚书省罢,复任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专财赋之任,史称其人多智巧言,以功利成效自负,甚得忽必烈信用。其执政期间,赋税征收制度采用“扑买法”,听任色目商人恣意榨取;又以兴铁冶,铸农器易粟输官,以及理算钱谷、滥发钞币等手段,肆意搜括。阿合马专权植党,滥用私人。其子忽辛任为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治今北京)尹,后任中书右丞,又任江淮行省平章政事;子抹速忽任杭州达鲁花赤。阿合马有子四十余人,悉处要津。阿合马父子还挟权经商,强占民田,夺人妻女。汉人地主官僚以及以太子真金和中书右丞相安童为首的一部分日趋汉化的蒙古贵族的利益与权势受到侵犯,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日益激化。至元十九年三月,忽必烈与太子真金赴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阿合马留守大都(今北京)。益都人王著与僧人高和尚合谋,于三月十七日晚集结八十余人,诈称皇太子还都作佛事,乘夜入城,次日晚诱杀阿合马于东宫门前。事觉,王著挺身就擒。高和尚逃走,后在高梁河被捕。二人均被处死。但迫于汉人地主官僚以及汉化蒙古贵族势力,忽必烈不得不承认阿合马之死罪该应得。不久,阿合马被发墓剖棺,戮尸于通玄门外,子侄皆伏诛,家产被籍没。阿合马事件实质上是元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汉人地主官僚以及汉化蒙古贵族同色目商人贵族的一次激烈斗争。

猜你喜欢

  • 金丹教起义

    清光绪年间热河人民反对洋教和封建压迫的武装起义。外国传教士在热河勾结蒙古王公和地方官吏欺凌人民。1891年(光绪十七年)4、5月间,热河建昌教民恃强向各铺户“借粮”。平民徐荣、林玉山等往教堂说理,徐荣

  • 内侍省

    官署名。春秋时有寺人,战国时有宦者令,秦置将行,西汉改称长秋。其官署称长秋寺,主管宫中事宜,宣达帝后旨意,多由宦者充任。东汉以降,长秋之职益重,掌顾问、拾遗、应对及诸宫闱,成为皇帝近侍。隋文帝置内侍省

  • 康熙捉鳌拜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死,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帝,时年仅八岁,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掌管。其中索尼老病,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又与鳌拜有矛盾,只有鳌拜

  • 梨园弟子

    唐代旧制,太常寺掌雅俗之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另设左、右教坊,选乐工数百人,以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使,掌宫廷音乐。玄宗精通音律,亲自在禁苑中的梨园教乐工学曲。这些学曲者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 内阁

    官署名。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虽然实现了“乾纲独断”,却深感独自统御天下,不可没有辅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设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从翰林院等文斡机关中选调官

  • 梁犊起义

    后赵时戍卒起义。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石虎杀太子石宣,太子十万名卫士被发配凉州(冶今甘肃武威)戍边。其中一万余名自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向西北出发。第二年,这些满怀愤怒的士兵公推梁犊为首领,在雍城

  • 墨家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的反对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墨翟。墨子的学说,在伦理上,主张“兼爱”;在军事上,主张“非攻”;在政

  • 巡按使

    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公布《省官制》,改各省民政长为巡按使,主管一省民政。多数由省军政长官兼任。袁世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于同年6月30日改都督为将军的同时,企图以文官兼管军务来限制武人,一部分省

  • 齐桓首霸

    春秋前期,齐桓公(名小白)继齐襄公后即位。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实行军政合一和新的税收管理制度,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出兵帮助北

  •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最重。设有提督太监一人,管理皇城内的礼仪、刑名以及大小宦官;掌印太监一人,掌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若干人,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英宗以后,皇帝多昏聩无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