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录

七录

十二卷。南北朝阮孝绪撰。阮孝绪(479-536),字士宗,谥文贞处士,河南尉氏人,著名目录学家。童年时过继给有万贯家财的叔父,不爱金钱而爱读书。屏居一室,苦攻坟典,谢绝交往,远离仕途。13岁通晓五经,25岁已具备了丰富的目录学知识,对遗文隐记,犹好搜集、收藏;同时博采宋、齐以来,王公缙绅之馆,总集众家,撰成《七录》。该录分内、外篇,内篇五录,即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每录之下又分不同类目,经典录分易、尚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类;记传录分国史、注历、旧事、职官、仪典、法制、伪史、杂传、鬼神、土地、谱状、簿录;子兵录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家;文集录分楚辞、别集、总集、杂文;术技录分天文、谶纬、历算、五行、卜筮、杂占、刑法、医经、经方、杂艺。外篇二录,即佛法录和仙道录。佛法录又分戒律、禅定、智慧、疑似、论记;仙道录分经戒、服饵、房中、符图。共计收录图书五十五类,六千二百八十八种,八千五百四十七帙,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阮孝绪根据以往私人藏书家的目录和流传的官家藏书目录,进行研究、比较,然后编目著录,开研究往昔目录之端,摆脱了单纯收录藏书的局限,较官藏书目更加完备。《七录》总括群书四万余卷,通过提要介绍作者事迹和图书流传等情况。立类采用七分法,专立纪传录,使史书摆脱从属地位,独立成类,类下并列十二子目,加以细分,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当时全国综合性系统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早佚,其序文收于《广弘明集》卷三中。“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中有清王仁俊辑本一卷。

猜你喜欢

  • 作师编

    一卷。明贺时泰(见《思聪录》)编。此书首列《周易·蒙卦》,次列《大学·圣经》一章,《礼记·学记》一篇,《白鹿洞规》五节六十九字,《程董学规》一节九十一字,终为《兴文会条件》。书中没有作者的阐发,全为人

  • 曝书亭词拾遗

    三卷。附《志异》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清翁之润辑录。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学者,词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预修《明史》。著有《曝书亭

  • 六经略注序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

  • 文字集略

    一卷。梁阮孝绪(?-535)撰。近代龙璋辑。孝绪字士宗,尉氏(今属河南)人。隐居不仕,门人谥曰文贞处士。龙璋著有《小学搜逸》。《隋书·经籍志》载:“《文字集略》,六卷,梁文贞处士阮孝绪撰。”而《旧唐书

  • 锡山书屋诗钞

    六卷。清谈恩浩撰。谈恩浩字蓉舫,年六十而卒。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本右姓,无锡望族,后因只重于诗歌,兼工杂作,田舍日亏,其穷愁郁结无所宣泄。致其诗词悲切,令人读而哀伤。此诗钞分五、七古,七

  • 法帖释文

    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

  • 南山集

    清戴名世(1653-1713)撰。戴名世字田有,号忧庵,世居南山,后人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朝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所撰《南山集》等著作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流露出怀念故国情调,被清

  • 礼要乐则

    二卷。明阮鹗(生卒年不详)撰。阮鹗桐城(今属安徽)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此书为作者以御史督学直隶时所作,以教诸生学习之用。礼要分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饮礼、

  • 长垣县志

    九卷,明杜纬修,刘芳纂。杜纬,陕西蒲城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任知县。刘芳,邑县人,庠生。该志先是张道治任知县翌年,见旧志疏简,乃命刘芳等纂新志,为书九卷,三月而成。二十余年后,杜纬知此县,谓刘芳

  • 东源读史录

    无卷数,明田维祜撰。维祜字裕夫,号东源居士,萧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南)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至肇庆府知府。该书在收集史事及前人史评的基础上,逐一抒发自己的意见。在书后自跋中,作者谓于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