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纬三十六种

七纬三十六种

四十卷,补遗二十七卷。附录六种六卷,补遗六卷。清赵在翰编撰。赵在翰,生卒年不详,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清嘉庆间诸生。谶纬之书的搜集,始于明代孙珏《古微书》,然而该书内容驳杂不纯。乾隆间武英殿又刊刻《易纬八书》,不过对纬书搜集不全。为此赵在翰在前人的基础上,博观群书,辑成《七纬三十六种》,另外还增加了《尚书》、《诗》、《礼》、《乐》、《春秋》、《孝经》等六纬。使古代纬书的遗文散帙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在只有赵氏所辑此书。纬书的产生,东汉学者张衡认为“成于哀平之际”,梁代刘勰也认为“纬起哀平。”秦汉以来,经学家们推阐论说,各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如伏生《尚书大传》,董仲舒《春秋阴阳》,核其文体,即是纬书。然班固称圣人作经,贤者纬之。杨侃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谶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易》学的发展则有两派:一派重象数,大搞谶纬之学,用于卜筮灾异,预占未来。这就是汉代的《易》学。京房是其代表人物。另一派重义理,并附以老庄之学。王弼是其代表人物之。汉儒视《周易》为纯卜筮之书,极力夸大《周易》的神秘性,助长了占卜问卦的宗教迷信的风气。汉人治《易》主要在象上下功夫,宋人治《易》则在图上下功夫。北宋陈抟、邵雍等人创立的图书派《易》学,为象数派《易》学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他们画出了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八卦图等,补上了象数学中数这一方面的内容。邵雍用数来推算预卜未来,影响到了清代的张惠言、惠栋、焦循等人。清儒们的《易》学比汉儒的《易》学更繁琐,精致,其结果也就更糟。《周易》是一部以卜筮为形式的古老哲学著作。卜筮是宗教,是迷信,可它的早期竟与理性的哲学共存。《周易》哲学从卜筮中产生,又保留着卜筮的形式,卜筮是它的死的外壳,哲学是它的本质。赵在翰撰辑此书时,正值英年,精力充沛。不过撰辑此书,所花的功夫实在太多,足见他对《易》学的研究,功底深厚。赵氏将长期流传于民间而又不为人知的典籍搜集起来,无疑对《易》学研究是一大贡献,为《易》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七纬三十六种》目录:《易乾坤凿度》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汉郑玄注《易乾凿度》二卷。汉郑玄注《易稽览图》二卷。汉郑玄注《易辨终备》一卷。汉郑玄注《易乾元序制记》一卷。汉郑玄注《易通卦验》二卷。汉郑玄注《易是类谋》一卷。汉郑玄注《易坤灵图》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璇玑钤》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考灵曜》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刑德考》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帝命验》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运期授》一卷,《补遗》一卷;附《尚书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推度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泛历枢》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含神雾》一卷,《补遗》一卷;附《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含文嘉》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稽命征》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斗威仪》一卷,《补遗》一卷;附《礼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乐动声仪》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乐稽耀嘉》一卷。清赵在翰纂《乐叶图征》一卷,《补遗》一卷;附《乐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演孔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元命苞》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文耀钩》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运斗枢》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感精符》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合诚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考异邮》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保乾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汉含孳》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佑助期》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潜潭巴》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说题辞》一卷;附《春秋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孝经援神契》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孝经钩命决》一卷,《补遗》一卷;附《孝经纬》一卷,《补遗》一卷。有清嘉庆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周官图说

    六卷。清李锡书撰。锡书字璧斋,山西静乐人,乾隆庚戌(1790)进士,官江西于都县知县。此书书首有李氏自序。卷一至卷六依次为《天官图说》、《地官图说》、《春官图说》、《夏官图说》、《秋官图说》和《六官总

  • 礼记约选

    六卷。清张官德(生卒年不详)撰。官德,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人。于七十六岁时,辑定《礼记约选》六卷。书首有官德自序。序云:“孔子订礼乐,不幸而火于秦,《礼记》一书,未经手定,其中不无可疑。历代先儒,各

  • 周晋琦遗著三种

    三卷。清周曾锦(生卒年不详。)撰。周曾锦字晋琦,号卧庐,江苏南通人。举人。二十籍于庠。旋以优行贡成均,试京兆不第。旋里以诗奕自娱。所造益邃。性简默,多深思。卒时年仅三十八。遗著三种。首《藏天室诗》,次

  • 周易新讲义

    十卷。耿南仲(?-1129)撰。耿南仲,字希道,北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历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等职。为政畏战主和,依违迁就。《周易新讲义》原名《周易解义》,《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耿南

  • 别本彭惠安公文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今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66)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累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政训》。韶所著诗文曾编成《从吾滞稿》,后改名

  • 平远山房法帖

    六卷。清李廷敬辑。此帖主要收宋、元、明人墨迹。宋苏、黄、米、蔡之书皆有,惟黄山谷《为巽上人作小疏》十余行为真迹。蔡襄第二札临仿尚有规模,其余则无一真迹。赵孟頫书只有《天冠山玄州十咏》稍近似,其它亦无一

  • 夜谈随录

    十二卷。和邦额(1736-?)撰。和邦额号霁园主人,满族人。昭梿《啸亭续录》说他作过县令,其他生平事迹不详。《夜谈随录》为文言短篇小说集,一百三十六题,一百五十一篇。此书内容体例与《聊斋志异》相近,“

  • 西湖八社诗帖

    不分卷。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闽人祝时泰游于杭州,与其友结诗社在西湖之上。其时会吟者有“紫阳社”、“湖心社”、“玉岭社”、“飞来社”、“月岩社”、“南屏社”、“紫云社”、“洞霄社”等八社。八社分

  • 湛圆札记

    四卷。清姜宸英(详见《江防总论》)撰。是书皆订正《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及考证经史之语。其中考论礼制,精赅颇多。其自序称,阎若璩欲改“札记”为“札记”,固引《雨雅注》、《左传注》中都有“简札”

  • 困学纂言

    六卷。明李栻(生卒年不详)撰。李栻,字孟敬,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此书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李栻为肥乡知县时所刊。共六卷,分十二门,即: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