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一百九十九卷。清康熙年间日本人山井鼎撰,日本人物观补遗。山井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又名神生,字君彝。物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叔达。史载日本上毛(地名)有参议小篁遗址,足利氏兴,因其地建学校,多藏古书。康熙初鼎即在此得《七经孟子》古本,是唐朝时传至日本的,又得宋本《五经正义》,遂作此书。日本御门帝享保年间(清康熙末年),官府命物观等人搜集诸本,为之补遗(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一说《补遗》成于清康熙九年,参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左传》、《礼记》、《论语》、《考经》、《孟子》。皆摘字为释,不载全文,先经次注次疏次释文。以汲古阁本为主,而以宋本、古本及明刻诸本校其异同,分为“考异”、“补缺”、“补脱”、“谨案”、“存旧”五大类。山井鼎所谓“宋本”,往往与汉、晋古籍及《经典释文》别本、相台岳氏诸本合,所称用古本及足利本(指日本足利幕府时期印行的活字版,今已无从考证)以校诸本,竟为唐以前别行之本。儒家经典流传下来的,除唐石经、陆氏释文、贾孔正义外,以此书最古,此书虽不完整,却可用来勘校唐以来经籍传播中的错讹。另外,此书对传注、释文、正义的校勘极为繁细,有些虽无足轻重,有些则极为精密,对经籍的整理功不可没。当然,山井鼎及物观所见,只限日本所有,其中错讹在所难免,清代学者对此多所考证。此书何时传入中国不得而知,清乾隆年间,阮元视学浙江时见之,命工依写,刊成小版,并校勘讹字附于卷末,共四十卷。此书列《孟子》于七经之外而不合称八经,是因为唐代《孟子》不列于经,此书仍袭唐制。

猜你喜欢

  • 悦心集

    五卷。清世宗(1678-1735)御编。清世宗名胤祯,爱新觉罗氏,满族,康熙第四子,清朝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初封为雍亲王,康熙末年得隆科多、年羹尧帮助取得帝位,即位后,打击朋党,

  • 古文孝经孔氏传

    一卷。附宋本古文孝经一卷。旧本题汉孔安国传,日本信阳太宰纯注音。孔安国,字子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受《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论语》及《孝

  • 范文正公尺牍

    三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范仲淹生平详见《政府奏议》。此编皆范仲淹平生手简。共三卷。其中家书三十六篇,交游八十一篇。皆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

  • 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 金瓶梅

    明兰陵笑笑生撰。作者的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兰陵今属山东峄县(枣庄市境内),作品中又多用山东方言,因此作者可能是山东人。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闻此为嘉靖大名士手笔”。有人推测为王世贞,实不可

  • 眼科大全

    见《审视瑶函》。

  • 穀梁注

    一卷。晋刘兆(详见《公羊注》)撰,清龙璋辑。据《晋书·儒林传》称,刘兆鉴于《春秋》一经而三家殊途,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于是“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又作《春秋左氏全综》

  • 学文堂集

    四十三卷。清陈玉璂(约1648前后在世)撰。生平见《别本学文堂集》(辞目)。是集有四十三卷,其中有杂文三十一卷,诗八卷,词四卷。其说经之文及辩议之作有理有据,但大致逶迤平衍,学宋文风格而未成,诗则非其

  • 翻译六事箴言

    四卷。清代叶玉屏撰。此书主要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有关格言编辑而成,分“持身”、“持家”、“居官”、“居乡”、“处事”、“处人”六门,即所谓“六事”,格言警句言简意深。此书满语本为孟保据此汉语本译成。有咸

  • 增寿千字文

    一卷。清冯嗣京(生卒年不详)撰。嗣京字又三,号留士,又号柳墅,浙江桐乡人。康熙中岁贡生,官湖州府长兴县训导。著有《因树屋小草》、《梓红亭游稿》等。是编因周兴嗣《千字文》重一“洁”字,安章布句亦嫌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