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精义注疏综要

七经精义注疏综要

四卷。清无名氏撰。按此书不署撰人,亦无序跋,因此作者、年月皆不可考。观其文字,颇多丹铅涂乙,大概还是未定稿本。全书四卷,分门别类,总类书于首页,卷内每门之下又刊细目,取杂考体。其考证多关七经的史地典制,颇为精审。检各家书目,均无此书,仅武林丁氏藏书中有《七经精义》,残存三、四卷,武林黄淦所著,嘉庆十三年刻本。但其书名并无“注疏综要”字,与此书亦异。此书卷一分天文、时令、地域、伦常、君德、治道六类,每类又各十余条。卷二分官制、民籍、田制、贡赋、学校、武备、刑法等七门。卷三为礼仪、冠礼、婚礼、祭礼、朝觐、聘问、会盟、飨食、射礼等。卷四为乐律,儒术、工技、宫室、器用、珍宝、车旗、衣服、饮食等。其中考证精核,可以发明经术及史地的,如《治历以置闰为急》、《关市城郭附讥征考》、《四镇五岳考》、《济漯考》、《三江考》、《淇澳二水名考》、《命名考》、《赐命考》、《侯国官制考》、《周礼无公孤之官说》、《论语太宰系吴考》、《三代授田考》、《经界即阡陌考》、《水利成均说》、《辟雍泮宫考》、《侯国学制考》、《天子视学有四考》、《冠礼婚礼总考》、《左传两社考》、《社稷考》、《望祀考》、《鲁禘考》、《三傩考》、《会同考》、《弓矢源流八佾考》、《门阀考》、《观阙考》、《方策考》、《车名考》、《明衣考》等。观其目录,即可知全书内容。此书注疏经义,皆能格物致知,由经入史,并以辨章学术、考究名物为根本。故此书虽仍不脱昔日议论的习气,但毕竟能实事求是,犹存乾嘉朴学考据遗风,诚为可贵。有晴西书屋原稿本。

猜你喜欢

  • 蓝山集

    六卷。明蓝仁撰。蓝仁,字静之,福建崇安人,生卒年不详。据《明史·文苑传》载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蓝仁与弟蓝智同往师之,授以四明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

  • 帝学

    八卷。宋范祖禹(1011-1098)撰。范祖禹字梦得,一字淳父,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嘉祐进士,官至祐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雍熙三年(1070)参修《唐鉴》,费时十五年成书。史志有著录。是书元祐初年

  •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一卷。宋释法颖(?-456)集。法颖,俗姓索,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人。为法香弟子。宋元嘉末来到江南。孝武帝时(454-464在位)为都邑僧正。后敕为僧王。居多宝寺。《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的主要

  • 闲云馆集抄

    六卷。明张位(约1582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张位字明成,江西新建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卒追谥文端。张位著有《问奇集》,已著录。是集据书前于慎行原序,称“有内外二编”。今本乃

  • 说文字原表附说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表因唐李腾《字原》之名,师宋徐锴《部叙》之意,以《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为总纲,分为天、人、地、干、支五类:“一”至“黹”二百八十六部为天类,“人”至“卵”一百九十

  • 左传浅说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征》)撰。作者治学侧重今文经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对《左传》及杜预注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左传》不解经,并批评杜预等人以邪说诬《春秋》。但作者也不全盘否定《左

  • 道德真经集注

    ①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

  • 经传释词续编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按陈金城所撰经世传称,经世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因而撰成《释词附录》八卷。现本书只有二卷,大约是刊印此书时有所删并,而把《释词附录》改为《经传释词续编》。本书卷一

  • 燕兰小谱

    五卷 附海瓯小谱一卷。《燕兰小谱》题“西湖安乐山樵”吟。关于作者安乐山樵,清昭梿《啸亭杂录》说是仁和(今浙江杭州)余集(字秋室);谭献《复堂日记》亦持是说。而杨懋建《京尘杂录·梦华琐簿》则称杭州吴长元

  • 读书止观录

    五卷。明吴应箕(1594-1645)撰。吴应箕,字次尾,号楼山,南直隶贵池(今属安徽)人。崇祯元年(1628)与张溥等结成“复社”,一时有“小东林”之名。崇祯十五年(1642)应南都乡试,列入副榜。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