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垣笔记

三垣笔记

三卷,附识三卷。明李清(详见《南北史合注》)撰。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故名之为《三垣笔记》。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并及崇祯、弘光二帝秉政作风,性格为人。李清以“记注邸抄,多遗多讳”,“传记志状,多谀多误”,故据耳闻目睹,“志十年来美恶贤否之真”(《自序》)。例如,书中力为弘光洗雪娈童季女之诬,于龚鼎孳直书其垣中之过。此书以目睹与耳闻分为本书和附识,并增《附识补遗》、《附志》、《附录》若干条。本书上、中记崇祯朝事,下记弘光朝事;附识上、中记崇祯朝事,下记弘光朝事。本书前三卷是作者亲身目击的事实,附识部分则是得诸耳闻,作者对其真实性尚持保留态度。这种体例较之一些笔记不问真实与否,不加区分地笔之于书,应该说态度颇为谨慎。李清在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中,是比较没有明末党争门户偏见者之一,故记事比较平实。《三垣笔记》较多地记述了明末党争误国和官员之间勾心斗角的情形,持有较客观的态度,全祖望在《鲒埼亭集外编》中称此书最为和平。书中尽管小有失误,如李国祯、张捷、杨维垣之死于难,事本全无,失之于考,但总的来看,在明人笔记中,其史料价值仍属较高。惟书中有建州、建虏、北朝、可汗、属夷、异类、小酋等语,涉及清代忌讳,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列于毁禁书目,清代没有刻本,只有几种抄本流传。其间卷数,内容详略颇有出入,1912年国学粹报社铅字排印《古学汇刊》中始有六卷足本的《三垣笔记》;1923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又有《嘉业堂丛书》刻本流传,二本都是据李清后裔家藏者排印刊刻。1980年中华书局据嘉业堂本作底本,对校了《古学丛刊》本,并参酌审定了其它抄本,出版了断句铅排本《三垣笔记》。卷首附李清自序及其五世族孙李详序,卷末附全祖望跋(摘自《鲒埼亭集》)和吴兴刘承幹跋,列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之一。

猜你喜欢

  • 孟子师说

    一卷。清黄宗羲(1609-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著名思想家、朴学大师。明时不事举业,明亡后曾参与抗清运动,败而归乡,终身不仕。其学出刘宗周,深受王阳明心学影

  • 桂香云影乐府

    清秋绿词人填谱。作者生平不详,书前题有“秋绿词人填谱”字样,并载有鸥梦词人所作序言,署“柔兆敦牂序于珠湖小沧浪馆”字样。其序称“秋绿词人司马题桥,士衡入洛,往往携花入座,掷果盈车,将打浆之迎,复动弃繻

  • 易学图说会通

    八卷。清杨方达撰。杨方达字符苍,一字扶苍,江苏武进人。此书自序说“寻绎宋、元经解及近代名家纂述,见其精研象数,或著为图,或著为说,有裨易学者,类而录之。左图右说,集成八卷,一是‘太极探原’,二是‘图书

  • 韦弦佩

    无卷数。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撰。屠本畯,字田叔,浙江鄞县(今浙江鄞县)人。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典簿、辰州知府等职,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著有《野菜笺》、《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闽中海错疏》等书

  • 介塘文略

    一卷。明王相(?~1524)撰。王相,字懋卿,号介塘,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嘉靖初,因争大礼廷杖,创重而卒。事迹附见《明史·王思传》。此集杂文十八篇,多酬赠之

  • 安徽通志稿

    一百五十七卷。安徽通志馆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此志体例上突破过去旧志,分作大事记稿、舆地考(山脉、水系、水工)、民政考、教育考、财政考、交通考(包括邮电)、司法考、外交考、武备考、人物传

  • 东坡易传

    九卷。苏轼(1036-1101)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曾任中书舍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博通经史、才气横逸,尤以诗文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

  • 大隋众经目录

    七卷。隋代释法经(生卒不详)等撰。法经生平事迹不详。《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四年,于大兴寺置十大德,即法经、僧休、法粲、慧藏、洪遵、慧远、法纂、僧晖明穆、昙迁等监掌翻事,敕修此书。《大隋众经目录》一

  • 梨云馆集

    八卷。明何伟然撰。生卒年未详。何伟然,字梅臣,一字仙口,又字仙郎,仁和(今浙江杭县)人。此编首有常熟许士柔序。凡赋一卷,古今体诗五卷,叙文二卷。伟然风流倜傥,放浪不羁,其诗自然柔靡冶逸,纤弱无骨,如《

  • 曲录

    六卷。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自1907年起,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