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关系论

中国关系论

四卷续一卷。美国林乐知(1836-1907)撰。林乐知,美国监理会教士。1860年来华传教,后转于中国政府机关任翻译及教习职,凡十八年,为上海江南制造局和海关译书三百九十余部。1879年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1882年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1890年发起创办上海中西女塾。自1868年起他在上海自费主编《教会新报》,1874年改称《万国公报》,他仍主其事,直至1907年死于上海。《万国公报》曾风行一时,是林乐知得意之作。他编著有《中东战纪本末》、《各国妇女》、《中国在国际间之地位》,《文学兴国策》、《九九新论》、《新学汇编》等书。《中国关系论》是专述中国内政、外交关系的政论书。林乐知认为,西方各国人士来华,目的在于通商传教。所以《中国关系论》第一卷即讨论中外关系应如何联络维持,针对中外关系上的一些失误之处,他提出中国应如何挽回已失去的权利之建议。第二卷专论天道之学而谋民教相安,如何通过宗教传播来安抚民心。第三卷论西域回教情形,因当时新疆回民起事尚未平息,故林乐知在该卷中提出如何招安平抚新疆喀什噶尔暴乱的方略。第四卷是赫德威、妥玛等人的条陈汇集。《中国关系论》四卷本初刻于光绪三年(1878),十五年后,1893年又重刻,并将十七年间朝廷诸大臣奏牍汇成一卷续在书后。林乐知这种借他人之言陈自己之见的作法,颇中肯綮。在书中尚有不少至理名言,如卷二结论为:合则势众,而外患不侵;分则势离,而内忧易起;又如续编序言称:欲联中外之交,必先知中外之势等等,似乎老生常谈,但出于西人之口,实为恳切之辞。有光绪十八年(1893)格致书室重刻本,光绪二年的初刻四卷本现已十分罕见了。

猜你喜欢

  • 谷园摹古法帖

    十八卷。清孔继涑辑。孔继涑字信夫,号谷园。孔子六十九世孙,书家张照之婿。张照以书名天下,孙继涑传其法,书学既深,收藏亦富。此取前碑帖重刻,故曰摹古。无卷数次弟,唐李邕《麓山寺》、《李思训碑》各一卷,《

  • 双溪草堂诗集

    一卷。附《游西山诗》一卷。清王晋徵(约1694年前后在世)撰。王晋徵,字涵斋,安徽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工诗,本集为王晋徵自定、自编,以编年为次。始于康熙十二

  • 明代千遗民诗咏

    十卷。二编十卷。清张其洤撰。生卒年未详。张其洤字豫泉,广东东莞人。此书取无锡孙静庵《明遗民录》、《九龙真逸胜朝粤东遗民录》等书,所录遗民,各系以诗,其门人祁垣为之注,取材既不甚广,所注又未见出处。遗民

  • 国朝金文著录表补遗

    二卷。鲍鼎撰。鲍鼎。详见《铁云藏龟释文》条。民初王国维著有《宋代金文著录表》及《国朝金文著录表》。以后由于新出土古器不穷,有关金石文字著作也与日俱增。鲍鼎所著补遗二卷,系根据《西清古鉴》、《西清续鉴》

  • 愙斋集古录

    二十六卷。释文剩稿一卷。清吴大澂编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但吴氏尚未成书,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而且释文也不

  • 刘氏类山

    十卷。明刘嗣昌(生卒年不详)撰。刘嗣昌字燕及。桐城(今地不详)人。万历年官至兴化府知府。此书列目七十。所载之事至唐而止。明代的类书载近代之事都较差,大抵为相互转抄的缘故。

  • 双芙阁吟稿

    不分卷。清姚畹贞(1802-1828)撰。姚畹贞,字芙初,江苏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张燮之儿媳,张蓉镜(字芙川)之妻。《清稗类钞》云:张燮,字子和,昭文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至宁绍台兵备

  • 清吟阁书目

    四卷。清瞿世英编。瞿世英(约1816-1886),字良玉,号颍山,钱塘人,家道不丰,却以手抄勤苦而闻名。积数十年,得书逾千种,于金石书画,靡不考索,校刊亦多善本。曾筑“清吟阁”以储藏书。此目成于清咸丰

  • 枣林诗集

    不分卷。明谭迁(1593-1657)撰。谭迁字孺木,号观若,浙江海宁人,清初史学家。少有奇才,终身不仕,立志编修明史,能诗,著有《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等书。该诗集以古近体诗

  • 日南读书记

    十八卷。清末民国初沈家本(1840-1913)撰。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平生致力于法律之学,著述亦多。又博览群书,于经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