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丽泽论说集录

丽泽论说集录

十卷。南宋吕祖谦(详见《少仪外传》)门人杂录其师学说的文集,由吕祖谦侄吕乔年最后总成。“丽泽”本为吕祖谦晚年所建书院之名,取其作书名。吕祖谦生前讲学由其门人记录,但因所记多有舛误,故告戒弟子不可传习。卒后,其记录广为流传,而又无所是正。故其弟吕祖俭广为搜录,加以整理。吕祖俭子吕乔年在其父的基础上加以补缀,始成此书。内容包括:《易说》二卷,《论语说》一卷、《孟子说》一卷、《史说》一卷、《杂说》二卷。书中对吕祖谦的“明理躬行”,经世致用等学术思想有所反映。书中吕祖谦认为,人性本善,但因气质有偏,故才和情亦偏。圣贤者能排出气质的影响,保持固有的善心。圣贤者之心如处空峪之中,静室之内,有一动一静无不即知。当世人之心如处市井,虽大声疾呼亦不闻。人心是私心,“道心”是善心,本然之心。只有通过内心修养,才能恢复“道心”。他提出“《大学》致知,《中庸》明善”,强调经世致用。认为百工治器必贵于有用,学亦必须有用。他又主张以史为鉴,观史当如身在其中,见事情的利害,时局的祸患,必须掩卷自思。假使我遇到此事,当作如何处理。如此观史,则学问可以进、知识可以高、方为有益。并提出其要有六:“择善”、“警戒”、“阃范”、“治体”、“议论”、“处事”。吕祖谦与朱熹因争论《毛诗》而不合,遂深相排斥。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以论祖谦兄弟者别为一卷,其中论吕祖谦者三十余条,多诋毁之辞。如言伯恭于史分外存细,而于经却不甚理会。抵隙攻瑕不遗余力。此书对研究宋代的儒学流派及发展演变有重要价值。有明成化八年(1472)刻本,《东莱集》附刊本,《四库全书》本,《续金华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历朝人物氏族会编

    十卷。旧本题曰禾川南里松山逸叟颖侯氏撰。未著姓名。查卷首有两方印,一曰尹敏,一曰颍侯。尹敏似为此书的作者。书中多载明末殉节诸臣。知作者似为清初人。以重编《百家姓》孔师东鲁,孟席齐梁诸句为纲,而杂引历代

  • 世德堂集

    四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任庵,诸城(今山东诸城)。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因母亲年老留养不赴官。1669年母亲去世,选为广东西宁县令。后举“博学鸿词”不赴。王钺善诗文

  • 结水浒传

    见《荡寇志》。

  • 国史考异

    六卷。明潘柽章撰。潘柽章字力田,一字圣木,吴江人,明亡后,肆志于学问,后死于庄廷鑨的明史案。颇谙历法,曾著《辛丑历辨》。博览群书,长于考订,认为著书的方法应当是先写长编,再附以考异,所以就以实录为纲领

  • 河工蠡测

    不分卷。清刘永锡撰。清刘永锡,字我彭,号竹村,宁海人。乾隆举人。阅历河干二十余年。此篇则其经验及见闻所集。清钞本。不分卷,分为十门:二难、四要、三急、五备、六宜、五忌、四慎、二禁、四约、三信。此编所论

  • 伤寒明理论

    三卷。金成无己(见《注解伤寒论》)撰。该书成于《注解伤寒论》之后,是作者研究《伤寒论》的又一卓著成果。该书摘取《伤寒论》中五十种症候进行了病象、病因、病理及临床施治方面的阐述。辨识精微,言语通俗。如《

  • 泽古斋重钞

    一百一十五种,二百三十九卷。清陈璜编辑。陈璜字寄磻,上海(今上海市)人,事迹不详。嘉庆年间,常熟张海鹏刊刻《借月山房汇钞》,其后原板因火残毁散佚。陈璜购得其版,因其残帙,递为补刊,并将原书舛讹之处加以

  • 大学古本说

    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清代理学家,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学

  • 大学申义

    三卷。清左钦敏撰。是书为勘正真德秀的《大学衍义》所作,为别于《衍义》,故名为《申义》。《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真氏序目分: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前者仅证明《大学》纲

  • 岭海焚余

    三卷。明金堡撰。堡字道隐,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县)人。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官止兵科给事中,明亡后脱发为僧,释名今释,抗志以终。是编三卷,皆为奏疏,上卷十八篇,自隆武乙酉十月至丙戌八月,中卷下卷共三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