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郑注句读

仪礼郑注句读

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1612-1678)撰。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汗漫。山东济阳人。隐居教授,不求闻达。博学多识,尤精《三礼》,其学守程、朱之学。曾参加编修《山东通志》。以著述终老,著作颇丰。除著《仪礼郑注句读》、《监本正误》、《石经正误》外,还有《仪礼考注订误》、《老子说略》、《周易说略》(已被《四库全书》著录)、《春秋传义》、《夏小正传注》、《蒿庵集》、《天道论》、《中庸论》、《凤角书》等。其中《天道论》、《中庸论》为时所称。《仪礼郑注句读》附《监本》、《石经》正误,是他为《仪礼》标点句读、考证字句的著作。此书全录郑玄《仪礼注》,精摘贾公彦疏,并阐发已意。因郑玄注文古奥难通,张尔岐则分章节解,断其句读,故称之“句读”。《句读》每句空一字书之,难句者为之离析,于字句同异,考证尤详。所校除监本外,还有唐开成石经本、吴澄本、陆德明《音义》、朱熹与黄干《次经传通解》诸家。对其错误、脱漏、颠倒以及经注混淆之处,均进行参证得实。对王尧惠所刻《石经补字》错乱一一驳正。所附《监本》、《石经》正误,考订亦详。《仪礼》一经,自韩愈已苦难读,故学者较少,以至传刻错乱愈甚,张尔岐此书保持《仪礼》经文原意,纠正谬误,对《仪礼》研究有一定贡献,甚得经家赞许、推重。顾炎武给汪琬的信说:济阳张君稷若名尔岐者,作《仪礼郑注句读》一书,颇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使朱子见之,必不反谢监岳之称许也。顾炎武《广师》一篇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永涣称《仪礼郑注句读》于仪礼家为善本。张尔岐《蒿奄》中有自序一篇称尚有《吴氏仪礼考注订误》1卷,《四库全书》著录《仪礼郑注句读》时没有收录。版本有乾隆八年(1743)高氏刊本,藏于人民大学图书馆;乾隆八年(1743)和衷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荟要》本;1957年上海书局出版《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沅州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张官五等纂修,吴嗣仲等续修。吴嗣仲,保山人,曾任沅州府知府。沅以州名,始于唐代。迄清乾隆初元,始升为府。明志佚而无传。乾隆七年(1742)知府朱琰纂修志书一部,名曰《沅州府志》。二十二

  • 安南供役纪事

    一卷。明末朱之瑜(生卒年不详)撰。之瑜字鲁玙,浙江余姚人,明季诸生。该书记作者抵安南后,为安南官吏百般恐吓而不屈,后几遭不测,终以忠愤义烈之故,安南君臣为之敬服等。现有《舜水遗书》本。

  • 徐都讲诗

    一卷。清徐昭华(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徐昭华,字亦为昭华,另一说字伊璧,号兰痴,浙江上虞人,生卒年均不详。嫁骆加采为妻。工楷隶,善丹青。其父徐咸清与毛奇龄友善,奇龄暮年家居,徐昭华从其学诗,称女弟

  • 久芬室诗集

    六卷。清郑襄撰。生卒年未详。郑襄字赞侯,一字湛侯,湖北江夏人。官安徽全椒县知县。此集凡六卷。自咸丰二年(1852)迄光绪十五年(1889),共存古近体诗八百二十五首。由挚友陈克劬选定。冯志沂评云:“深

  • 丰顺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葛曙纂修。葛曙,浙江人,进士,知县,乾隆八年(1743)任。此志为葛曙将调任时纂辑创修,别其封域,考其典章,察其民物,取海阳、揭阳、嘉应、大埔四州县志,择其地与人与事今隶乎丰顺者而辑,益

  • 图注脉诀附方

    《图注脉诀》四卷,《方》一卷。明张世贤(详见《图注难经》)撰。此书是为世传王叔和《脉诀》所作之图注。又名《图注王叔和脉诀》。王叔和原有《脉经》十卷,为论纂岐伯、华佗等论脉要诀所成。又有《脉诀》一卷,为

  • 王文正公遗事

    一卷。宋王素(1007-1073)撰。王素字仲仪,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之子。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本书记述其父王旦遗事。王旦谥文正,故名。真宗时,王旦任宰相,对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

  • 悦亲楼诗集

    三十二卷。清祝德麟撰。祝德麟字止堂,号芷塘。浙江海宁(今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御史。其自童子时,出语已惊其长老,偶为诗辄似东坡凤翔以后之作。改

  • 净土十疑论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净土十疑论》由智说,灌顶整理成书。所谓十疑是:一解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解释求生无生理疑,三解释偏求生一土疑,四解释偏念一佛疑,五解释具缚

  • 二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详见《初刻拍案惊奇》)编撰。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的第二种。每卷一篇,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霄》为杂剧,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第二十三卷重复,故该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