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六卷,《本义》一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张氏自称于仲景书致力最久,历经十二寒暑,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成此书。后又历经数年,虑有未尽之意,复聚同学及门人参正讲求,加以订正,主要由门人高世栻重予编撰补订成书,故卷首署高世栻纂集。此书卷一、卷二为太阳脉证篇;卷三为辨阳明、少阳病脉证篇;卷四为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篇;卷五为辨霍乱病脉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辨痉湿暍病脉证、辨可不可下、汗、吐病脉证;卷六为辨脉法、平脉法。张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认为《伤寒论》虽是论述外感之书,但若能懂得它的理法,掌握主要的辨证关系,则一切疾病的症结,都不难迎刃而解。主张研究《伤寒论》应从五运六气入手,方能得其大义等等。此书即汇集了张氏的研究心得,同时又撷取前贤注疏,将《伤寒论》中内容相似条文汇为一节,概括注论,纲目清晰,便于后人掌握。对前人注疏未当者亦加以批评。如谓成无己旧注中以风伤卫、伤寒营脉缓为中风、脉紧为伤寒、无汗宜麻黄汤、中风、恶风有汗宜桂枝汤为说皆未当。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较为深远。此书后附《本义》一卷。有平远楼刻本,同治九年(1870)内邑公局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校经山房印本。

猜你喜欢

  • 匡林

    二卷。清毛先舒(详见《声韵丛说》)撰。本书皆是先舒议论之文。其阅考苏轼《志林》所记诸事,并取他人论同一事的文句一并录入,进行驳正论说,形成若干篇。是书立名《匡林》,当为匡正《志林》之意,或取聚众意谓“

  • 记纂渊海

    一百卷。宋潘自牧(生卒年不详)撰。据浙江《通志》记载,潘自牧为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庆元二年进士。官为龙游令。本书题曰“教授”,可能是著书时的官名。此书分门隶事。全书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十

  • 道南正学编

    三卷。清钱肃润(详见《尚书体要》)撰。记载从祀于东林书院的人物。上起宋杨时,下迄清孙承泽、王崇简。所记人物不拘时代,不叙年数,不论地位,不限科目,一律以入祀时间先后为次序。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

  • 读书杂钞

    二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为魏了翁随笔札记之文,多辨证经义之语。书中谓“哉生魄”,当作“霸”,霸、魄二字有异;“昭”为“韶”音,不始晋讳,皆合于《说文解字》之旨。但书中也

  • 蕉雨轩诗余汇选

    八卷。清陈澍编。陈澍,字雨夏,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岁贡生。本书汇选唐、宋、元人之词,共二千六百多首。其书由陈澍所手抄,为旧未刊印之本。

  • 读书记

    一卷。隋王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为齐太子舍人。入隋,官至秘书少监。《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儒家,皆著其《读书记》三十卷。《隋书传》谓,劭撰《隋书》八十卷,

  • 五经衷要

    七十二卷。清李式谷(生卒年不详)辑。式谷字申兹,号海匏,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嘉庆中岁贡,官衢州教授。除本书外,还有《尔雅笺微》等著作。本书是南海叶梦龙刊刻,吴荣光为其命名《五经衷要》。其纂辑只有五

  • 齐孙子

    见《孙膑兵法》。

  • 武夷山诗集

    二卷。不著编者姓名。前有总录一篇,记述武夷山之得名及历代兴建封号之事。后有杂录诗二卷,皆为游人题咏之作。唐代唯有李商隐一首,其余皆宋元人之作。卷首有顺帝至元三年(1337)旧序,称万年宫提拳张一村携示

  • 竹柏山房十五种

    七十九卷。清林春溥(详见《竹书纪年补证》)撰。林氏著述贯串百家,尤精古史,是书所收多考校古史著作,如《古史纪年》、《武王克殷日记》、《灭国五十考》、《竹书纪年补证》、《孔门师弟年表》、《孟子时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