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俨山外纪

俨山外纪

一名《俨山外纂》一名《俨山纂录》一卷。旧本题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本载于曹溶所编《学海类编》之中,是曹溶从陆深的《俨山堂外集》之中随意录出数十条,改题此名,并非陆深自著之书。所摘录中有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明朝朝纲掌故,很有参考价值。如关于明初全国税粮额数以及苏、松地区重赋的记载,以及年用兵饷及民力的情况:“本朝国体,与前代不同者,有三事:其一指北虏以为不可一日忘备。汉唐故事,但驱出境外而已。近得户部移文开称:宣府岁用银九十二万五千九百余两;大同岁用银九十九万二千四百六十余两;辽东岁用银三十九万四千八百七十余两;延绥岁用粮料五十二万一千三十六石零;宁夏岁用粮料五十三万四千二百五石,草三百九十三万九千六百余束;甘肃岁用粮料六十九万七千六百零,草五百二十万三千八百五十四束,大约岁费四百余万,随时用兵不与焉。今上大工之费,近得工部总计九百余万,只大木一项,四川已用九十万,尚须九十万可足,川之民力可念也。”这对了解当时一些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此书有《百陵学山》本(名为《俨山纂录》)、有《学海类编》(道光本、影道光本)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等。《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

猜你喜欢

  • 当涂县志

    三十三卷,清张海等修,万橚等纂。张海,乾隆间当涂县知县。万橚,江苏荆溪人,当涂县儒学教谕。当涂有志,始于明永乐间,正德间邢珣续之,两志简而约。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有王斗枢志,三十四年(1695

  • 圣济总录纂要

    二十六卷。宋徽宗(详见《圣济经》)敕编,清程林(生卒年不详)删定。程林,字云来,休宁(今属安徽)人。原书《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久而脱佚,程林购求得到三本残卷,加以整理补充,删汰繁冗,辑成此书。与原书相

  • 大泌山房集

    一百三十四卷。明李维桢(1547-1626)撰。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进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善文,所作甚多,著有《史通评释》、《大泌山房集》等。

  • 六书音均(韵)表

    五卷。清段玉裁撰。段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是书附于《说文解字注》。卷首有乾隆丁酉(1777年)戴震等序及段氏自序。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

  • 正音咀华

    四卷。清莎彝尊撰。彝尊字秬芗,长白(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是编专为正音而作。以《字典》、《音韵阐微》之字音为正音,以江南话为南音,以北京话为北音,以官场说话为官话,各地方音为土音。其书所录诸字,

  • 禅林僧宝传

    见《僧宝传》辞条。

  • 蜀碑记补

    十卷。清李调元撰。李调元(1734-1807),文学、戏剧理论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寿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兵备道。曾得罪权臣和坤

  •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撰。①六卷,明利玛窦(1552-1610)、徐光启(1562-1633)译。②十五卷,清伟烈亚力(1815-1887)、李善兰(1811-1882)译。①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耶稣会教士,15

  • 存复斋集

    十卷。元朱德润(1294-1365)撰。德润字泽民,睢阳(今属河南)人。流寓吴中。延祐末,因荐授翰林应举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寻授镇东行省儒学提举。至正间,历官江浙行省照磨,参军事,守杭、湖二郡,摄守

  • 素问

    见《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