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偃师县志

偃师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汤毓倬修,孙星衍。武亿纂。汤毓倬,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代著名经济学家。乾隆五十年(1785)任本县知县。孙星衍详见《松江府志》,武亿(1745-1799),字虚谷,一字小石,旧字老统,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人。二十岁考取童子试第一名,二十五岁考取举人第六名,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五十六年(1791)任山东青州博山县知县。为官七个月,得罪权臣大学士和坤,罢官撤职,返乡归里。嘉庆元年(1796)在河南讲学。乾隆二十六年(1761)洛水暴涨,冲坏县署,原志板片漂失无存,汤毓倬来任即以纂修县志为急务,请于知府,得到支持。初是孙星衍执笔,后孙捷入翰林,从京城将所修地理、山川、陵庙稿寄回,知县又请张紫岘开局,编纂成此志,其中金石部分由武亿负责。乾隆五十四(1789)刻印。全书三十卷首一卷。书前有知府序,目为:圣制、疆域道里表(卷首),地理志、山川志、陵庙记、风土记、学校志、祀典志、赋役志、帝纪考、职官表、宦传、选举表、名臣传、儒林传、忠节传、政绩传、文苑传、孝义传、隐逸传、流寓传、列女传、仙释传、方伎传、艺文志、金石录、祥异志、大事记、逸事记。综观全书,详稽经典,纲举目张,次序井然。山川志,采摭《水经注》、《疆域志》、《太平寰宇记》等书,于旧志内容录其前,考证在其后,补其缺,订其谬,既留旧志精华,又补其不足。此书是现存偃师县志中卷帙最多,资料最丰富,质量最高的一部志书。除原刊本外,另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补刻本流行。

猜你喜欢

  • 脉药联珠古方考

    四卷。清龙柏(生卒年不详)撰。龙柏字佩芳,号青菲子(一说又字青菲子),长州(今江苏苏州西南)人。擅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嘉庆年间,以医游闽。著有《脉药联珠食物考》、《脉药联珠药性考》等书。此书又名《古方

  • 朴庭诗稿

    十卷。清吴炳文(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吴炳文字璞存,一字朴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屡举不第,生平游历,尽寄之吟咏。本集前四卷其友人严遂成所选,后四卷炳文晚年所自订。该

  • 周易讲义

    ①一卷。清王元启撰。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官至将乐县知县,著有《惺斋杂著》十余种。曾避居鹊山寺中,每研易有得则笔记之,积久成帙。其子王尚珏辑之成书,计说经七十余事,并附录平时所作易

  • 论语述何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撰。逢禄字申受,江苏武进人,经学家,为常州学派创始人之一。著有《左氏春秋考证》、《春秋公羊经传何氏释例》、《刘礼部集》等。是书卷末逢禄称是书旨在追述《何氏解诂》之义

  • 尚书异字同声考

    一卷。清丁显纂。丁显字韵渔,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清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又有后序。本书以段懋堂(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为主,参以顾亭林(炎武)、江慎修(永)、戴东原(震)以及张

  • 记室新书

    七十卷。旧本题宋方龟年(生卒年不详)撰。方龟年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郎中。有《经史解题》、《群书新语》。在《宋史·艺文志》中载《群书新语》十一卷,《福建通志》亦载,作十卷。但都

  •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今属安徽)人。幼承家学,博览经史。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书。此书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仿朱熹《杂学

  • 鹤山笔录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

  • 蜀藻幽胜集

    四卷。明傅振商编。生平见《古论元箸》条。蜀地自汉、晋以来,文章为盛。宋庆元中有程迂孙等《成都文类》,明嘉靖中又有周复俊《全蜀艺文志》。此集分为二十五类,后有傅振商自跋。原刻尚有《秦藻幽胜集》合为一编者

  • 祁县志

    ①八卷。清郭修,周继芳纂。郭字不详,河北高邑县(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十三年(1656)任祁县知县。政绩甚嘉。《祁县志》康熙四年(1665)刻本。全书八卷,五十二小目。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