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

六艺论

①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孔广林(生卒年月待考)辑。广林字丛伯,山东曲阜人,清代经学家,孔继汾之子,孔广森(1752-1786)之弟,孔子六十八代孙。著作有《尚书大传注》四卷。《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仪礼臆测》十七卷,《仪礼士冠礼笺》一卷,《明堂亿》一卷,《禘祫觿解篇》一卷,《孔丛伯遗书八种》。孔辑凡《总论》三条,《易》十三条,《书》三条,《诗》八条。《礼》十条,《春秋》五条,《孝经》一条。《易论》中引“大昊帝包牺氏”、“宓牺氏为网罟”、“炎帝神农氏”、“神农氏木为耒耜”、“轩辕皇姓公孙”、“黄帝佐官有七人”、轩皇有景云之瑞”七条,俱见《辨正论·三教治道篇注》,不似郑玄《六艺论》原文,其他辑本俱无。《春秋论》《孝经论》应都有“玄又为之注”一语。孔本缺。余同其他辑本。版本有乾隆间《通德遗书所见录》本,又有清抄本。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盛铎木犀轩所藏孔广林辑《郑学十八种》。②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陈鳣(1753-1817)辑。陈鳣字仲鱼,号简庄,一号河庄,清浙江海宁(今浙江省北部)人,清代经学家。嘉庆举人,从钱大昕,翁方纲、段玉裁游。“精校勘之学”(《清史稿·文苑传一》)。性喜聚书,尤好购藏宋、元刻本及当世罕见之本。晚年营果园于紫微山麓,建向山阁,藏书十万卷,次第校勘,凡古本之为后人妄改窜乱者,必审考其原来,钩深索隐,一一勘正,各系以跋,以疏其异同。其考证群经版本尤为精审。手自抄撮,得十九篇,署名《经籍跋文》。又著有《续唐书》七十卷,《论语古训》、《石经说》、《恒言广证》诸书。陈鳣从《毛诗谱》、《经典释文》、《路史》、《辨正论》、《唐会要》、《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困学纪闻》诸书及群经注疏,辑得《六艺论》四十六条。卷首有陈鳣《自序》,辨唐徐彦《公羊疏》言郑玄先作《六艺论》后注书之非。唐孔颖达称《六艺论》有方叔机注,未详何人,陈鳣从《礼记正义》中引其一条,甚为可珍。版本有乾隆四十九年裕德堂刊本,《涉闻梓旧》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③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黄奭(见《驳五经异义》)辑。黄奭辑本凡《易论》十三条,《书论》三条,《诗论》八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所采除诸经义疏,另有《经典释文》、《路史》、《世说新语》、《辨正论》、《山堂考索》、《瑞桂堂暇录》、《事物纪原》诸书。黄奭可能未见陈鳣辑本,故所采诸书不尽相同。以校陈本,黄本舛误之处尚多。如“易者,阴阳之象”条,黄本多出“人皇即遂皇也”六字,此乃解释原文“人皇”二字,非原文也。又“遂皇之后”条,引“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二”字系衍文,陈本无。如此之类颇多。唯“《易系辞》云”、“礼其初起”两条,为陈本缺收。又陈本分数条者。黄本往往合为一条,所以黄本条数虽少,而文字实繁于陈本。有《通德堂经解》本,《黄氏逸书考》本。④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见《五经通义》)辑。马辑本卷首有《叙录》,不标总论、经别。其中《总论》二条,《易论》三条,《书论》二条,《诗论》七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诗论》中“泛历枢云午亥之际”一条,出自《毛诗正义》,“文王创业”一条,出自《路史注》。《礼论》中“汉兴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一条,见《汉书·艺文志》,又“《儒林传》云”之十字,其他辑本无。马氏辑此书,大概未能参证其他辑本,故诸辑本有者,马辑本多缺之。此马氏粗疏之处。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⑤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袁钧(生卒年待考)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后主讲稽山书院。幼孤,颖悟绝人,工诗古文辞,治经主郑玄一家之言。著作有《郑氏佚书》、《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等。袁钧辑本计《总论》三条,《易》五条,《书》三条,《诗》八条,《礼》七条,《春秋》六条,《孝经》一条。文字与他本稍有出入。如“玄于《春秋》《孝经》”,袁本皆云“玄又为之注”。《易论》“易者阴阳之象”一条,末有“人皇即遂皇也”六字,非原文。“遂皇之后”条中“一百八十七代”六字,宜删。《诗论》引“周诗是孔子所录,商颂则篇数先定”一语,见《诗谱序疏》,他辑本无。各条下校订疑义,标曰“考证”,亦为其他辑本所无。版本有清光绪刊《郑氏佚书》本。

猜你喜欢

  • 昭陵六骏赞辨

    一卷。清张弨撰。张弨,字力臣,山阳(今属江苏省)人。博学嗜古,尤其喜好研究金石文字,晚年以耳聋而废。昭陵六骏,是陕西醴泉东北唐太宗昭陵前六块浮雕石刻,刻于唐贞观十年(636)。昭陵六马图赞,是何人撰书

  • 鸿濛室墨刻

    四卷。方玉润书。方玉润字友石。曾官麟游县知县,此帖光绪十六年(1890)刻成。第一卷摹古器铭数十种。第二卷临唐太宗、唐高宗、汉张芝、钟繇、皇象、晋索靖、王羲之、王献之,梁萧子云、沈约、隋僧知果。第三卷

  • 沈归愚全集

    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遇。举进士时年已近七十。命值上书房,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辑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

  • 促织

    其一一点光分草际萤,缫车未了纬车鸣。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其二水碧衫裙透骨鲜,飘摇机杼夜凉边。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 通鉴总类

    二十卷。宋沈枢编撰。沈枢字持要,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生卒年不详。所编《通鉴总类》,仿照《册府元龟》体例,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中所

  • 世事通考

    二卷。明陆嘘云撰。分类搜辑常用的通俗词语,包括天文、地理、时令、人物、衣冠服饰、文武职官、百工、杂物、草木、鸟兽及荤素食品等门类,皆略释音义。兼载《五经》、《四书》难字,并附列异体字与通行字字形对照表

  • 劝善书

    二十卷。明仁孝皇后撰。仁孝皇后徐氏,为中山王徐达之长女。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朱元璋闻其贤涉,于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为皇后。并说:“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

  • 集注丧服经传

    ① 一卷。晋孔伦撰,清马国翰辑。孔伦生卒年不详,字敬序,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东晋卢陵太守。此书汇集众家注,《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著录一卷,现在已经散失。只有杜佑《通典》引用四事,《

  • 湛圆札记

    四卷。清姜宸英(详见《江防总论》)撰。是书皆订正《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及考证经史之语。其中考论礼制,精赅颇多。其自序称,阎若璩欲改“札记”为“札记”,固引《雨雅注》、《左传注》中都有“简札”

  • 花溪集

    三卷。元沈梦麟撰。梦麟,字原昭。生卒年不详。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顺帝至元五年(1339),举乡荐。授婺源州学正,迁武康令。至正中,解官归田。明初以贤良征召,不就。后应聘为浙闽校文、会试同考。梦麟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