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兴山县志

兴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伍继勋修,范昌棣、吴翰章等纂。伍继勋,字次荪,江苏阳湖人,供事,官兴山知县。范昌棣,湖北蕲水人,生员。吴翰章,字星桥,本县人,举人。县志明以前无可考,康熙四年(1665)县令胥遇纂《兴山县志稿》一卷,雍正八年(1730)县令潘内召纂《兴山县志稿》,乾隆十八年(1753)县令黄宫纂《兴山志》一卷,俱无传本。同治三年(1864)伍继勋任知县,以志久失修,延范昌棣、吴翰章等,重加编辑,历一年志成。《兴山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首一卷,分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典礼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九纲。兴山山势连亘,高数千百仞,县南驿路,县北至保康路为通衢,西北深渡峡等处,道路奇险,明末张献忠,清初李来亨,皆倚县境为营。此志在地理志中叙山川特详。疆域类,附道里,形势内附水道。赋役志,户口、田赋、仓储、蠲恤等类录自郡志,加以采访,颇为详实。学校、书院、祠祀附于典礼志,宾兴、乡饮附于选举志,具有条理。人物志文苑类,屈原以后寥寥数人。兵事其无类可归者,并入遗闻。卷首有范昌棣之父,教谕范德炜序。② 二十二卷,清黄世崇修。黄世崇(参见光绪归州志),官兴山知县。县志自同治四年(1865)县令伍继勋修后,历十余年,光绪九年(1883)黄世崇莅任,奉檄催取县志,乃索观旧志,阙略伪舛特甚,于是勤加采访,从事编辑,至十一年(1885)书成。《兴山县志》光绪十一年经心书院刻本。全书二十二卷,分为:卷一沿革表,卷二疆域表,卷三封建世爵表,卷四职官表,卷五武职官表,卷六选举表,卷七人物列女表,卷八山志,卷九水志,卷十赋役志,卷十一典礼志,卷十二学校志,卷十三营汛志,卷十四特产志,卷十五营造志,卷十六兵事志,卷十七祥异志,卷十八乡甲志,卷十九艺文志,卷二十名宦志,卷二十一人物传,卷二十二列女传,共七表,十二志、三传,此志有纲无目。其中沿革表、疆域表考证详明。职官表自汉长丞尉五官掾诸曹掾史起,至清知县教谕训导巡检典史止。选举表,自宋进士奂谷珍起,至光绪七年选贡止。兵事志,自明末李自成进入归州、巴东等六县,同治元年(1862)至县北界,皆考实登载。艺文志,诗文遵史例,只录书目,其诗文足备,其中掌故者,分注各门。此志修于黄世崇一人之手,考核详实,实属不易。

猜你喜欢

  • 味义根斋全书

    五种,十八卷。清谭沄(详见《禹贡章句》)撰。五种为《禹贡章句》四卷附《图说》一卷、《春秋日月考》四卷、《孟子辨证》二卷、《国语释地》三卷、《古今冬至表》四卷。《禹贡章句》综辑群书、参考众说,而成此书,

  • 微言

    四卷。附《说书随笔》一卷。明詹在泮(生卒年不详)编。詹在泮字定斋,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辑明代讲学语录,将王守仁、王畿、罗汝芳三家合为一卷,此为良知

  • 吾庐遗书

    清陶成(约1723年前在世)撰。陶成字企大。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本集是陶成子其愫所编,无卷数,皆为所作杂文。其文颇纯正有轨度,其中《象纬

  • 学庸述易

    一卷。清华承彦著述。华承彦字屏周,直隶天津人。是书首有蒋兰畲序,称承彦学《易》近二十年,晚才求之《大学》、《中庸》,悟其节次,上同于《易》,节节疏解而证明,视以李光地等以大易说《中庸》者有别。次则自署

  • 编珠

    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生卒年不详)编撰。《编珠》一书《隋志》、《唐志》里均无记载。《宋志》才开始著录,但无传本。清康熙年间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奉旨检阅内库书籍,在废纸堆中发现其书的一卷

  • 春秋疑问

    十二卷。明姚舜牧(详见《易经疑问》)撰。该书对《春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胡安国《春秋传》有所纠正,对诸儒穿凿附会之处、苛刻严酷之习也有所扫除。作者自序称:“窃评诸儒之论,有合于经者录之,而

  • 重修兴化县志

    十卷。清梁园棣修,郑之侨、赵彦俞纂。梁园棣,字友华,山西灵石县人。举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二十八年、三十年三任兴化知县,咸丰二年调任江都县。郑之侨,江苏吴县人。举人,道光二十五年任兴化县教谕。

  • 淮南九师道训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又称《易传淮南九师道训》、《九师道训》、《淮南九师言》。西汉易学著作。据高诱《淮南鸿烈解序》说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技、伍被、晋昌及大山、小山之徒曾与淮南王安讲论道

  • 盐铁论

    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

  • 诠叙管子成书

    十五卷。明梅士享(生卒年不详)撰。梅士享,字伯献,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管子》一书明代旧本均为二十四卷。梅士享此本合作十五卷。梅士享根据自己的看法对《管子》进行诠释。梅士享将一篇分为上、下两格。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