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冠昏丧祭仪考

冠昏丧祭仪考

十二卷。清林伯桐(1775-1844)撰。林伯桐,字桐君,号月亭,广东番禺县(今广东广州)人。举嘉庆六年(1801)乡试,由拣选知县改就教职,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选德庆州学正,二十四年十二月卒于任。嘉庆二十二年(1817)其父殁,伯桐因会试不及亲视含殓而深以为憾,此后一意奉母,不复计偕,学行醇备,时推为经师。著有《毛诗通考》、《毛诗识小》、《修本堂稿》、《古谚笺》、《学海堂志》诸书及是书。书首有伯桐自序,略言“冠昏丧祭,教家之要,即保家之本。圣朝礼文明备,颁在学官,士民家仪,皆得所据。惟卷帙浩大,义蕴精微,讲习无素,未易豁然,至如流俗讹谬,未由纠正。余每见闾里有吉凶事,仓卒取办,言人人殊,窃谓讨论仪节,当一以官书为准,四方乡礼,小有异同,则可采于志乘,人之境遇万殊而礼之本意则一。古今名公钜卿,通人魁士,其谠言伟论,皆足洗拘墟之见,收简易之功。耳目所及,慎为引申,庶览者易得其意”云云,末题“道光二十有四年(1844)仲冬之月,番禺林伯桐识,年七十”。是书分三类,一曰人家冠昏丧祭考,卷一为民人冠仪及冠仪考证,卷二为民人昏仪及昏仪考证,卷三为民人丧仪及丧仪考证,卷四为民人家祭及祭仪考证。二曰士人家仪考,卷一为士人冠仪及冠仪考证,附笄仪及笄仪考证,卷二为士人昏仪及昏仪考证,卷三为士人丧仪及考证,卷四为士人祭仪及考证。三曰品官家仪考,卷一为品官冠仪及考证,卷二曰品官昏仪及考证,卷三为品官丧仪及考证,卷四为品官祭仪及考证。按是书以通礼、会典诸官书讲习无素,不易通晓,而流俗沿讹袭谬,当为纠正,故特考究古今典制及礼家诸说,撰为是书,使其易知易行。凡郑注孔、贾疏之精义,温公朱子之书仪家礼,正史礼志三通开元政和诸礼有可沿用者,多所登列,即使类书文集有宜则效者,亦所不遗。是书有与礼家以守经为主之原则不符者,如民人丧仪考证内,有“久停新柩,恐致减福考”,“求福正要早葬考”,虽为蚩蚩者言,然以亲葬之迟速为己福之减增,是以求福为重,葬亲为轻,于理非纯。间有涉灵征报应诸说,也非礼家正规。至分人家、士人、品官三类,则以官书有品官、庶士、士人之分,故以仪节繁简定用费之多寡,亦因量为差别。但会典诸书,大臣有赐祭临奠诸礼,死节阵亡官民有建祠予恤者,而是书不及之,似亦未免漏略。至所载宗会之法不可废,谱系之学宜讲求诸考,则实惇宗收族之古义,为今人当遵行者,诚足裨备言礼者之研究。是书最早刊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光绪年间有重刊本。

猜你喜欢

  • 笔花集

    不分卷。明汤式(约1383年前后在世)撰。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未详。无名氏《录鬼簿续编》有其小传。《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锦屏春风”。曾补本县吏,但很不得志,后来落魄江湖之间。入明后

  • 审岩集

    九种,二十三卷。清杨于果编。杨于果字硕亭,秦安(今山东省秦安县)人。生卒年不详。十四岁会做诗,三十岁中进士,后在长阳、汉川等地做知县,著有《群经析疑》、《二十一史史概》等著作。丛书所收九种为:杨于果《

  • 林肯传

    一册。美国清洁理撰,译者不详。该书述林肯一生事迹。译文流畅易懂。现存有广学会本。

  • 四书通叙次

    一卷。通疑似 一卷。清胡垣撰。垣字紫庭,江苏浦口(今江苏浦口)人。垣潜心四书,尝拟著《四书十六通》。曰通解字、通校勘、通体例、通节目、通旨趣、通汉宋、通别解、通算理、通文法。先刊成通叙次,通疑似二种。

  • 楚石禅师语录

    二十卷。元代释梵琦(生卒年不详)撰。梵琦,俗姓朱,字梵琦、楚石或昙耀。明州象山人。据《补续高僧传》卷十四记载:他还在襁褓中时,有“神僧”抚摩过他头,并说:“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故人称他为“昙

  • 写韵楼诗集

    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琼仙(1768-1803)撰。吴琼仙,字子佩,号珊珊,江苏震泽(属江苏吴江)人,吴义伦之女,待诏徐达源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大诗人袁枚亲自过访,认为她有徐淑(东汉女诗人)之才

  • 易鉴

    三十八卷。清欧阳厚均(1766-1845)撰。欧阳厚均字福田,号坦斋,湖南安仁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御史。晚年主讲岳麓书院,弟子著录者三千余人,为湘中耆英。作者此书,是想要以历史事实阐发周

  • 思补斋诗集

    六卷。清潘世思(1770-1854)撰。潘世思,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江苏吴县人,乾隆状元,累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鸦片战争爆发后,力主林则徐驰赴广东禁烟。其人早擢科第,久历中枢,案牍之余,走笔

  • 淡然轩集

    八卷。明余继登(约1590年前后再世)撰。余继登,字世用,号云衢,交河(今属河北省)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摄部事。所请不省,郁郁成疾,卒谥文恪。著有《淡然轩集》、《典故纪闻》。是集为冯琦所编,嘱

  • 越缦堂骈体文

    四卷。附《散体文》一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学识渊博,对史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