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几何通解

几何通解

一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经徐光启、利玛窦译出前六卷之后,立即引起了梅文鼎的兴趣,梅文鼎认为我国传统的勾股算术和由西洋传入的《几何原本》形式上虽不相同,但理论可以会通。在梅氏《勿庵历算书记》中他指出:“几何不言勾股,然其理并勾股也。〔此言勾股西谓直角三边形,译书时未能会通,遂分途径〕。故其最难通者以勾股释之则明。”《几何通解》就是为达“以勾股释之”而作,他依据勾股算术证明了《几何原本》卷二至卷六中的许多命题。例如卷三第三十五题论证:圆内二弦AB、CD交于E,则AE·EB=CE·ED。梅文鼎以勾股术证明如下(译成今文):过圆心O作直径MN垂直于AB,交AB于F。联OA线,OFA勾股形以OF为勾,OA为弦,FA为股,则FN=OA-OF为勾弦较(差);MF=OA+OF为勾弦和。因勾弦较与勾弦和乘积为股平方,故得MF·FN=AF·FB。又设弦CD与AB交于E。作OK垂直于CD。联OC线。因CE·ED=(CK+KE)(CK-KE)=CK2-KE2,故CK2=CE·ED+KE2,OC2=CE·ED+KE2+OK2,OC2=CE·ED+OF2+FE2,CE·ED=OA2-OF2-FE2,CE·ED=AF2-FE2,CE·ED=AE·EB。欧几里得在证此题时,用到了勾股定理,而且证明过程不比梅文鼎简单。对于黄金分割线段,梅文鼎认为:“唯理分中末线似与勾股异源,今为游心于立法之初,而仍出于勾股。信古九章之义包举无方。”这是《几何原本》卷四第十题。设有线段AB,分割于C有AC∶CB=CB∶AB或者AC·AB=CB2。梅文鼎认为:假如AC为勾股较,AB为勾弦和,CB为股,则AB分成中外比,但那个股CB必须是勾弦和AB与勾弦较AC之差等于勾的二倍。因此,他作出一勾股形,使它的勾为股的一半,那么,这个勾股形的勾弦和等于勾弦较加股,勾弦和就分成中外比。如以股为全线,则勾弦较为中外比的大分,弦和较为中外比的小分。在《几何补编》中梅文鼎还给出了理分中末比例在正多面体中的一个应用。这些说明了梅文鼎对于西学知识并非盲目全盘接受,而是有分析、有理解、认真消化、阐发应用,《几何通解》在此树立了样板。《几何通解》版本有《梅氏历算全书》本,《梅氏丛书辑要》本,在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有藏。另有《中西算学汇通》本,现藏当代中算史家钱宝琮处。

猜你喜欢

  • 尚书注解纂要

    六卷。吴莲撰。其生卒年不详。莲字余嘉,江都(今属江苏省)人。清代学者。《尚书注解纂要》一书,多据蔡沈集传之义,加以融会贯通。于每节之下,先阐明其意旨,然后各随文句以诠释之,无甚考证。

  • 龙城札记

    三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卢文弨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充湖南学政,乞养归田。主讲浙江书院二十余年。著有《抱经堂文集》等。此书为作者掌教常州龙城书院

  • 求志居春秋说

    四卷。清陈世熔(详见《读易杂说》)撰。世熔潜心著述,有《求志居全集》若干卷,其中《经说》、《诗文》各若干卷。该书是《求志居经说》中的一种。全书不释《春秋》全经,凡有所见,就分别条录,厘为二十一篇。第一

  • 被褐先生稿

    十七卷。明华善述(1545-1621)撰。华善述,字仲达,江苏无锡人。是集凡十七卷。只末一卷为杂文,余皆为诗。据集前世贞序称:“其诗或并比兴而忘之,大概不可为典要。”深有不满之意。但亦将其列为四十子之

  • 别雅类

    五卷。不著撰人姓氏,亦无刊刻年月,撰人及撰作刊刻时间皆无考。卷首叙曰:乡先辈吴山夫先生《别雅》五卷,刻于程氏。典核详赡不待赘,惟以韵编,未订类次,逊志之士读而惜之。溽暑多暇,泚笔类分,仍为五卷云云。其

  • 虚白室文抄

    二卷。《诗钞》十一卷。清方昌翰(生卒年不详)撰。方昌翰,字宗屏,安徽桐城人,官新野知县。方昌翰既能诗,而有闻于时。其诗有以名德著者,有以功业著者,有以经学著者,有以文辞著者。作者绩学继志,早年所作之诗

  • 仪礼注疏

    十七卷。西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郑玄、贾公彦生平事迹详见《周礼注疏》。《仪礼》原名《礼》,汉称《士礼》,晋始称《仪礼》,相对于《礼记》称《礼经》。是一部专门记载礼仪条文的著作。关于《仪礼》作者,有两种

  • 高子年谱

    一卷。明华允诚(1558-1648)编。允诚字汝立,号凤超,江苏无锡人。天启二年(1662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明亡后,因不肯薙发,被执金陵而死。著有《四书大全参补》等。谱立高攀龙(1562

  • 小楼吟稿

    一卷。清谢方端撰。谢方端,字小楼,生卒年不详。广东阳春人,谢仲埙之女,贡生刘宗衍之妻。此书有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重刊本。荔阴书屋有藏版,前有李调元原序,姜自驹刻书序,冯敏昌撰作者小传。

  • 郧溪集

    三十卷。宋郑獬(1022-1072)撰。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皇祐五年(1053)举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知制诰。英宗即位,数上疏论事,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初,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