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程敏政(详见《宋遗民录》)撰。是书以真德秀《心经》仅有《尚书》一条、《诗经》二条、《周易》五条、《论语》三条、《中庸》二条、《大学》二条、《乐记》三条、《孟子》十二条,接以周子二条、程子一条、
三十三卷,首一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浙江瑞安人,著名学者、目录学家。同治六年(1867)中乡试,晚年主讲温州师范学校,任浙江教育学会会长。该书
见《赤水元珠》。
五卷。明何通撰。何通字不违,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成于万历年间。取历代名人各为刻一私印,又略附小传于后。秦十九人,西汉二百二十一人,东汉二百零六人,蜀十八人,吴七人,魏二十八人
二十卷。清金之俊(1593-1670)撰。字彦章,一字岂凡,号息斋。吴江(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入清,历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使、中和殿大学士等。康熙
一卷。唐明皇刊定,李林甫(?——752)等注。李林甫,小字哥奴,唐宗室,结厚惠妃,出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晋国公。他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以成其行,妒贤忌能,以保其产,屡兴大狱,以张其
一卷。近代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师事罗振玉,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著述甚丰。有《殷墟书契考》、《流沙坠简考释》等六十二种;另外有关古代韵书、
一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广东南海)人,诸生。同治中两诏征赴同文馆,以疾辞。精于天文历算,著有《补小尔雅释度量衡》、《粟布演草》、《学计一得》、《格术补》、
三卷。清俞樾(1821-1906)撰。樾字阴甫,浙江德清人。《吕氏春秋平议》为樾《诸子平议》之第十种。在这部书里,樾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如《贵公篇》“大疱不豆”,豆读为剅,《先己篇》“故事莫功焉”,训
四卷,《附录》二卷。元末明初华悰韡(生卒年不详)撰。华悰韡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入明以后,不仕而终。为贻训子孙,取经史百家有关家教、礼学论述及自己心得,撰成此书,取千虑一得之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