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王维翰撰。王维翰,字啸林,浙江黄岩人。明胡伯举曾作《委羽山志》,世已无传。王维翰于偶然中得其残稿,故续成此书。《委羽山续志》同治九年(1870)刻本,共六卷。兹篇体例仿胡志。有补有续。宫室、仙
四卷。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今安徽合肥)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该书以图书为《易》原本,分为四卷。首卷《图书八卦说》,卷二《六十四卦说》、《太极图说》,大都抄录朱子《绪论》,
一卷。清孙冯翼撰。孙冯翼字凤卿,直隶承德(今属河北省)人。此书卷尾有俞正燮书跋,称“孙凤卿观察自涿州寄予此书,搜求古逸、排比有法、不自驰骋议论,而奥旨自通,可谓有赡雅之思矣。”此书备列古注,但其中只有
十六卷。清储大文(1665-1743)撰。储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宜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告归后,主维扬之安定书院。储大文性聪颖,初以制艺名,归田后乃潜心古
二十七卷。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云台,一号云苔,自号颐性老人,江苏扬州人,籍贯仪征(今属江苏仪征),清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据《清史稿·阮元传》记载:“元乾隆五十年(1789)进
无卷数。明彭在份(生卒年不详)撰。彭在份,号从野逸人,莆田(今属福建省莆田县)人。撰有《读丹录》一书。此书前列“道宗”,起自汉代栾巴以下寥寥数则;次为“总论”,再次录杜道坚歌诀,又录白玉蟾《玄关秘要》
四十种,四十七卷。明顾元庆(详见史部《云林遗事》)编。丛书共收书四十种,主要有晋崔豹撰《古今注》三卷、唐牛僧孺撰《周秦行纪》、唐谷神子撰《博异志》、宋乐史撰《杨太真外传》二卷、唐李浚撰《松窗杂录》、唐
七卷。《补遗》一卷续集八卷。明赵谏编。赵谏字士忠,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前,有成化间乐清蔡璞辑温州一郡之诗,自王十朋以下为七卷,又补遗一卷。赵谏以其去取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损之,温州知府赵淮序而
八卷。清朱兆熊撰。兆熊字公望,号兹泉,浙江海宁人,乾隆举人,官至龙游训导。为学长于《春秋》,著有《周易后传》八卷,《易互卦图》一卷,《冬夜讲易录》一卷,《春秋新义》十三卷等,又有礼注、家训等。此书自序
二十卷。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道人、退道人等。益都(今属山东省)人。因其家世隶上林苑籍,故自称北平人。清代著名学者。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兵科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