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明毕拱宸撰。毕氏又名拱辰,字星伯,号湖目,又号天目,明末掖县(今山东掖县)人。万历丙辰(1616年)进士,授朝邑、盐城二县知县。后数迁数贬,官冀宁兵备签事时,起义军兵陷太平,为李自成所杀。追谥烈
二卷。元王充耘(1304-?)撰。充耘字耕野(一说字与耕),江西吉水人。元统甲戌(1334)以治《尚书》登二甲进士,授承务郎,同知永新州事。不久弃官,归家侍养老母、著书授传,潜心研究《尚书》。其所著述
六卷。清末张卫邦辑。卫邦字佛颠,湖南益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布衣。此书卷首有王德基撰墓志铭。全书言《周易》二卷,《尚书》《诗经》《春秋》《礼记》各一卷。《周易》之上卷,全录《日知录》说;下卷,全录
二十卷。明王在晋(生卒年均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江苏太仓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著有《历代山陵考》,《通漕类编》、《龙沙学录》等书。是集凡二十卷。前有江夏郭正域、昆山顾天竣、武陵龙膺所作的
二十五卷。清顾大申(约1662年前后在世)编,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雉,一字见山,华亭(今属上海)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拔擢郎中,分司夏镇河道。大申将公费节省,筑镇城,设两湖书院,人皆
一卷。近代戴克敦(生卒年不详)撰。克敦字懋哉,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此书大抵抄袭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而成,为掩饰之时时杂以他说,不伦不类,更有荒谬至极者,如谓名词分阳、阴、可阴
十二卷。清张作砺修,张凤羽纂。张作砺字石斋,河北人,文林郎,顺治十七年(1660)任招远县知县。张凤羽,邑人。招远县原为掖县属罗峰镇,始于金天会二年析地置招远县,属定海军,后属莱州,明洪武初开登州为府
四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前三卷为考辨《春秋》经传之地理,第四卷则是为《春秋传说汇纂》一书中之《王朝列国兴废说》的地理考证加注。此书按经传秩序,对山、川、国、邑地名随文加以辨析,且只
十卷。清桂中行(生卒年未详)编。二遗民者为铜山万寿祺年少、沛县阎尔梅古古,同为明末才人,江北志士。昔史忠正视师徐州,礼尔梅宾石,尔梅再上阁部书,清开府徐州,号召河南北义士,得其一成一旅,规划中原,而以
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富阳主簿,除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终永州知州。除此书外,尚编著有《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全书以皇朝世系划分卷帙,上起太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