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周易

古周易

一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谦幼承庭训,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诸儒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人谓其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宫,勉谕孝宗以恢复大业为先。终官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祖谦之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四方之士争趋其门下。朱熹对其甚为推许,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一生著述甚丰,有《书说》三十五卷,《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春秋集解》三十卷,《左氏博议》二十卷,《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此外尚有别集、外集若干卷行于世。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古《易》上下经、十翼,本十二篇,然自汉费直说《易》、郑玄注《易》,至魏王弼以老解《易》,递有移掇。孔颖达又因王弼本作《周易正义》大行于唐代,以传附经,古《易》遂不复存。鉴于此,祖谦乃考定古周易,编成一卷。以上下经、十翼各为一篇,恢复古本之旧。此前已有吕大防、晁说之、薛季宣、程迥、李焘、吴仁杰诸家之考,大致互相出入。《四库提要》谓祖谦此书与吴书最晚出,而较仁杰为有据。书分12篇,依次为《上经》、《下经》、《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书编次与吕大防《周易古经》同。朱熹甚为推许,尝为之《跋》,后作《本义》即用此本,可见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一卷,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四库馆臣以为“盖以一篇为一卷,其实一也。”所言极是。此书有《通志堂经解》本,又收入《金华丛书》中,清同治八年(1869年)退补斋刊。又有《清芬堂丛书》本,清光绪十六年(1890)黄梅梅氏慎自爱轩刊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

猜你喜欢

  • 何燕泉诗

    四卷。明何孟春撰。何孟春,字子元,彬州(属陕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官至南京工部郎。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句宏博。著有《何文简疏议》(已著录)等。此集收诗四卷,系明嘉靖间蒋文化

  • 状元任先生遗稿

    二卷。明任亭泰撰。生卒年未详。原书不著撰人名字,仅知其为任姓而己。题按察司副使江左张琮辑,监察御史郡人曹璘校正。首有正德十年(1515)湖广按察司佥事慈溪顾英序文。后有正德六年(1511)矩庵居士江东

  • 宫有,实实枚枚。赫赫姜,基本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徐稷重,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 伤寒兼证析义

    一卷,清张倬(生卒年不详)撰。张倬字飞畴,江苏吴江人。张登之弟。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论伤寒。张倬幼承家学,以医闻名。曾与其兄张登参订由父亲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此书

  • 六经图说

    一卷(江西信州文庙石刻拓本)。无名氏撰。据《大明一统志》,元代信州知府卢天祥刊于信州府学,计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春秋》六经,为图表三百余幅。按,六经有图是从宋代开始的

  • 平津馆读碑记

    八卷。续一卷。清洪颐煊撰。洪颐煊(1765-1833),字旌贤,号筠轩,浙江临海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广东新兴县知县。平津馆是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书斋名,洪系孙氏门人,客其幕中,因得以尽阅

  • 新修仁寿县志

    八卷,清马百龄修,魏崧纂。马百龄,陕西咸宁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魏崧,湖南新化人,进士。仁寿县修志之事,始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姚令仪,然事未成而姚令离调。又十余年后,县令李太初重议纂修事,于嘉

  • 大乘三论略章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乘三论略章》旧题名为胡嘉祥法师导义之要,共十六章。第一章二谛义,第二章二智义,第三章般若意,第四章真应义,第五章涅槃佛义,第六章佛性义,第七

  • 匡林

    二卷。清毛先舒(详见《声韵丛说》)撰。本书皆是先舒议论之文。其阅考苏轼《志林》所记诸事,并取他人论同一事的文句一并录入,进行驳正论说,形成若干篇。是书立名《匡林》,当为匡正《志林》之意,或取聚众意谓“

  • 希贤录

    ①五卷。清朱显祖撰。朱显祖号雪鸿,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琼花志》等著作。《希贤录》记录自周至明历代名儒言行,并各系以论断。体例仿照朱熹《伊洛